首頁 耳根清淨:好音樂與好唱片

夢想之樹

字體:16+-

5月22日,法國作曲家亨利·迪蒂耶去世,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德國的漢斯·維爾納·亨策和法國的迪蒂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相繼去世,宣告統治半個多世紀的歐洲“主流作曲”時代終結。

正如迪蒂耶的小提琴協奏曲標題“夢想之樹”所隱喻:時代的理想盡管枝繁葉茂,層層纏裹,光陰風雨的急驟腳步卻從未片刻止歇。兩位算得上長壽的20世紀“大作曲家”雖然始終保持了“驕傲的孤獨”,仍免不了落入被“新時代”遺忘甚至被“專業”媒體無視的境地。

從音樂在20世紀以來的發展趨勢看,迪蒂耶比較早地占據了主流位置,成為介於梅西安和布萊茲之間的人物,而當彼二人漸行漸遠之際,迪蒂耶在鞏固自己保守風格的同時,最終成為他的同胞德彪西、拉威爾以及魯賽爾遺產的守護者,使得當代法國風格得以存留下精致的結構和完美的音響特征,不至於任聲音的碎末隨雲飄散。

迪蒂耶的人生也幾乎要複製德彪西和拉威爾,他同樣因創作康塔塔《國王的指環》獲得羅馬大獎,隻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未能踏上意大利創作之旅。

迪蒂耶的創作野心從1951年的第一交響曲開始萌露。它由四個單主題樂章組成完美對稱的曲式結構:音樂慢慢從寂靜中流出(帕薩卡裏亞舞曲);通過素材構建走向快速**(詼諧曲和無窮動);能量保持(一直向前的連續旋律線);最後慢慢地淡出(主題與變奏)。

必須承認,接觸到這部創作於迪蒂耶35歲的作品,是我喜歡作曲家的開始,雖然在早些時候我已經聽過兩個演奏版本的小提琴協奏曲《夢想之樹》,但那並不足以代表迪蒂耶的全部。也就是說,即便我在《夢想之樹》中感受到縝密的結構和複雜的配器,也不曾被深深地感動。感動,可以是一種悲傷,也可以來自一種快意淋漓,第一交響曲具有引人入勝的敘事結構,也能夠在聽覺上帶來暢快的愉悅,這裏有紮實的基本功,是高超的技術流,也處處洋溢靈光閃爍,它也許並非來自德彪西和拉威爾的血脈,倒像是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私相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