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與“憂傷”是拉赫瑪尼諾夫最為世人熟悉的兩個關鍵詞,我知道他還有一個關鍵詞——“肖邦”,音樂家中沒有人比他更像肖邦,他們的性格、心境、社會身份以及在鋼琴創作和演奏方麵的風格都有可以做詳細且深度的比較因素。當然在我看來,肖邦比拉赫瑪尼諾夫更具有自然屬性,他的音樂更渾然天成,更具天才性,而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更具社會屬性,有相當的深度思考和廣袤的情感延伸。就音樂創作技法而言,拉赫瑪尼諾夫遠在肖邦之上,他的交響樂是他對人類文明最瑰麗的貢獻之一。
關於拉赫瑪尼諾夫最膾炙人口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的傳奇故事直接貶低了D小調第一交響曲的名聲,音樂史上眾多“首演”失敗的作品已經被證明它們是觀念超前的傑作,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一交響曲也概莫能外。雖然它至今上演及錄音幾率仍然不高,但阿什肯納吉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樂團20世紀80年代的交響曲全集錄音至今無與倫比,這是阿什肯納吉作為樂隊指揮所錄製的最佳唱片。樂團的狀態被調整至最佳,熱情奔放,線條粗糲,充滿野性,節奏變化豐富,是俄羅斯情懷與浪漫主義泛濫之作。阿什肯納吉對作品有審慎而精細的鑽研,指揮表情生動,手勢準確堅實,散發著不可抗拒的感召力。最難得的是,在DECCA的眾多好錄音裏這個版本也脫穎而出,成為“發燒名盤”。隻要聽過第一交響曲的第四樂章、第二交響曲的第三樂章以及第三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充分領略到放射著生猛火力的震撼效果,再去聽任何版本都不會獲得期待中的滿足。
同樣出身鋼琴家的普雷特涅夫與其組建的俄羅斯國家樂團在世紀之交的錄音也是上佳之作。這個嶄新的超級組合演繹其所擅長的俄羅斯作品,音色過於幹淨考究,不過對拉赫瑪尼諾夫倒蠻合適。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拿普雷特涅夫與穆拉文斯基或斯維特拉諾夫那樣的蘇聯指揮家相比,即使和阿什肯納吉相比,也並不覺得就很貼切,畢竟二人的背景與經曆有很大差別。就拉赫瑪尼諾夫交響曲的演繹而言,阿什肯納吉的俄羅斯味兒更為濃烈,盡管樂團並非來自俄羅斯;普雷特涅夫明顯追求唯美音色,樂器之間的層次效果很好,DG的錄音當然也講究平衡,所以在所謂“爆棚”段落聽來也不如阿什肯納吉過癮。但是我想,拉赫瑪尼諾夫本人大概是不會在意“動態對比”的,所以阿什肯納吉的拉赫瑪尼諾夫更像柴科夫斯基,而普雷特涅夫卻是比較“準確”的拉赫瑪尼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