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最著名的作品——樂隊協奏曲,是應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掌門人謝爾蓋·庫謝維茨基的委約而寫,曆經困頓坎坷的作曲家如回光返照般表現出極佳的創作狀態,可謂靈感迭出,渾然天成。按理說,庫謝維茨基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錄音理應權威,當屬必聽之列,然而偏偏這部作品在配器和樂隊色彩以及節奏方麵實在錯綜繁複,精彩紛呈,令人“耳”不暇接。也許當年的音樂會現場真的火爆到白熱化,但受錄音技術的局限,所謂珍貴的曆史錄音把太多巴托克的光芒遮蔽了。
所幸立體聲錄音的早期(1955),有得巴托克真傳的匈牙利裔指揮家弗裏茨·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樂隊協奏曲》和《為弦樂、打擊樂與鋼片琴的音樂》傳世,這是該曲版本至今為止的“首選”,不僅演繹絲絲入扣,動靜相宜,而且大氣磅礴方麵以後再無出其右者。盡管今天在高解析力大係統重放中,最細部表現略顯含混,但紮實沉穩的結像和瞬間反應的動態還是實時傳達出老一輩音樂家的威猛霸氣以及嗬護備至的音樂情懷。另一位匈牙利裔指揮家喬治·索爾蒂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樂隊協奏曲》、《舞蹈組曲》和《奇異的滿大人》組曲也屬於在音響效果上得滿分的版本,當然,我即使已經對索爾蒂的錄音非常謹慎了,也從來都以為這是索爾蒂最偉大的錄音之一。《樂隊協奏曲》和《奇異的滿大人》新的優秀版本是裏卡多·夏伊指揮皇家音樂廳樂團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錄音,首先其音響效果在數碼錄音時代應拔頭籌,聽起來舒服自然至極。《樂隊協奏曲》在結構上稍顯鬆散,但以弦樂為主的幾個段落卻非常令人擊掌喝彩。《奇異的滿大人》並未強調舞蹈節奏,戲劇性比較突出。獨奏樂器常有即興演奏的成分,聽起來更有現代感。夏伊對巴托克的詮釋往往重曲調、重和聲而采取自由結構,所以他的演奏不僅具有歌唱性,而且色彩柔潤溫暖,幾乎聽不到任何刺耳的東西。也許夏伊正在抵達他的高境界,以往在他的錄音中經常出現的大動態爆發以及有些嘩眾取寵的節拍變化,在這張唱片裏已很難聽到,即使作品本身提供了這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