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兒童文學教程

第四節 科學詩

字體:16+-

一、科學詩的概念與特征

科學詩自誕生以來,關於它的定義問題一直爭議不斷。因為種種原因,曆史上還曾產生過不少對科學詩的誤解,如誤以為科學詩隸屬於科普讀物,是普及科學知識的一種工具,或者以為科學詩僅僅是兒童文學的一個小分支——兒童詩的一個更小的分支。

早在1959年,在《科學詩》一書的序言中,高士其就已對科學詩下過比較準確的定義:“‘科學詩’包括‘科學兒童詩’在內,是現代文學中一個新的品種,它的特點是把科學和詩歌結合起來,把一般人認為枯燥無味的科學,變成生動活潑富有詩意的東西。”在《科學詩》的“內容說明”中,還有此書編者給科學詩下的另一則定義:“這種詩就是以科學為題材和內容,將科學予以詩化,通過詩歌形象來揭示科學秘密。”

乍看上述兩則定義沒有什麽區別,但仔細辨識,會發現二者的細微差異之處:高士其的定義更為寬泛靈活;編者的定義則更絕對些。對於後者,詩歌評論家吳思敬分析道,“從今天看來,這個定義是有些偏差的。因為它沒有將詩與科學的特殊對象區別開來。科學探討的是世界多種現象的本質和運動規律;詩的對象則是人,是人的心靈、人的情感、人的命運以及人對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思考。詩與科學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二者把握世界方式的不同。早期的某些科學詩難於引起讀者持續的閱讀興趣,主要就在於把科學的對象硬塞入詩歌,而忽略了詩歌把握世界方式的特殊性所致”[1]。

顧名思義,科學詩既然是科學與詩親密結合的產物,那麽它身上必然流淌著科學與詩共同的血脈,它必然既是“科學”的,而又是“詩”的,但又絕非科學與詩的簡單拚湊,而是集中了二者優長的、鮮活獨特的“這一個”。詩評家謝冕也給科學詩下了一個似乎更恰當的定義,他說:“我以為科學詩的寫作,隻應是一種詩與科學產生聯係並彼此溶解的寫作,不應簡單地理解為在詩中裝填進去有關科學的內容。科學詩不僅意味著詩涉及科學,而且是詩對科學的‘改造’和‘溶化’。這一類詩當然不排斥‘直接寫’,然而更重視‘詩一樣地寫’。不論它寫的是何等內容的‘科學’,最終,它都必須是‘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