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小說是一種為七八歲至十一二歲的孩子服務的小說樣式。它具有兩方麵的含義:一是以七八歲至十一二歲的孩子為主人公,講述他們在家庭和學校裏發生的故事,這是童年小說的主體部分,指稱著狹義的“童年小說”;二是適合於七八歲至十一二歲的孩子閱讀的所有小說文本,屬於廣義的“童年小說”範疇。本書采用狹義的“童年小說”概念。處於童年時期的兒童對世界充滿了幻想和好奇,求知和探索欲望旺盛,因此,童年小說應注重想像和認知,開闊認識世界的視野,強調正麵教育。童年小說的創作方法以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互補為特色,其人物形象既有類型,也有性格豐滿的典型。
一、童年小說的藝術特征
童年小說除具有小說的基本特征,同時十分注重如下幾個方麵:創作基調陽光、健康、向上,作品風格瀏亮、幽默、曉暢,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恰到好處地融入易於為孩子們理解和接受的立人、做事、為學的人生道理,啟人思悟,引人向上,導人向善。具體說來有以下幾方麵獨特的藝術特征。
其一,主人公多為七八歲至十一二歲的男孩和女孩,大致有四類主人公形象,即“好孩子型”“頑童型”“問題型”和“常態型”。“好孩子型”主人公形象是指學習好、思想好和品德好的“三好學生”。他們聽話、懂事,有“小大人”模樣,不用家長、老師操心就能茁壯成長。這類主人公形象是中國童年小說寫作的主旋律。這類兒童的代表人物有黃蓓佳的長篇小說《我要做好孩子》中的金玲等。“頑童型”主人公形象大多屬於不守規矩的孩子,但不是品行被汙染的“壞孩子”。他們往往聰慧過人,富於奇思妙想,具有非凡的創造力。這類作品多以孩子為本位,把握住了孩子童年時期頑皮、淘氣、活潑、好動的天性,嗬護他們的率直、純真,展現他們快樂的童年生活。這類兒童的代表人物是林格倫的長篇兒童小說《淘氣包埃米爾》中的埃米爾等。“問題型”主人公形象大多是處於弱勢地位或者遭逢了各種磨難而被“異化”的孩子。他們或者逆水行舟、自強不息或者偏離了正常孩子的成長軌跡,淪為生活、社會的棄兒。總之,他們是存在著種種“問題”的孩子,急需扶助。這類兒童的代表人物是王安憶的短篇小說《誰是未來的中隊長》中的張莎莎等。“常態型”主人公形象大多是學習等各方麵非常普通的孩子,屬於童年小說中新型的主人公形象,是對傳統的“好孩子”形象的一種補充。畢竟,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是少數,不帶有普遍性。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孩子並無過人之處,因此,“常態型”主人公形象具有普遍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