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兒童文學教程

第一節 兒歌

字體:16+-

一、民間兒歌與創作兒歌

兒歌是適合幼兒口頭吟唱、欣賞的簡短詩歌。它以簡潔優美的韻語寫成,既具有兒童的特點,又具有民歌的風格,生動活潑,朗朗上口。兒歌的主要對象是嬰幼兒及低年級小學生。

在我國古代,兒歌也叫童謠。童謠是指民間兒童念唱的歌謠。文獻記載對童謠還有種種別的稱謂,如“童子歌”“孺子歌”“嬰兒歌”“童兒歌”“兒童謠”“小兒謠”“小兒語”等。兒歌一詞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後產生的。從兒歌的發展看,最早的兒歌流傳在民間,到了現代才出現詩人、作家專門為兒童寫作的創作兒歌。創作兒歌的出現,並不影響富有生趣、廣受兒童喜愛的民間兒歌在民間的生存。民間兒歌和創作兒歌有什麽區別呢?

(一)民間兒歌

民間兒歌具有如下特點。

1.內容的多樣性、無定向性

民間兒歌的誕生,大抵是出於兩種情況。兒童自己在遊戲時隨口吟唱。成人為了哄孩子,或勞作後緩解疲勞,聊以娛樂,或心中有所感而發,遂以成歌。所以,民間兒歌在內容上很多樣。

表現兒童遊戲的(兒童的遊戲歌),如下麵這首四川兒歌《抽中指》:

抽中指,

抽著了,

剝豆角。

豌豆角,

胡豆角,

隨你抽來隨你剝,

一剝剝個光殼殼。

這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做抽中指遊戲時唱的兒歌。抽中指是一種動作比較小的遊戲。玩時,一個孩子先將一隻手的手指撮攏,用另一隻手攥住,露出指尖,讓別的孩子從指尖辨認中指。孩子在辨認過程中唱這首遊戲歌。可以齊唱,也可以一人一句對唱。辨認的時間以唱完這支歌為限,在限定的時間內把認準的指尖捏住,唱到最後一句時,對方把攥緊的手鬆開。“剝豆角”是一個比喻,被攥緊的手指露出的五個指尖,很像豆角殼包著的五顆豆粒,最後豆殼剝開,豆粒迸出,以這種兒歌配唱,自然更能增加遊戲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