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俄羅斯文學講座:經典作家與作品

第十四講 普拉東諾夫:追尋真理和生存意義的哲理小說家02

字體:16+-

薩沙來到切文古爾, 從外表上沒有看出多少共產主義來。一位女乞丐帶著饑寒交迫、身患重病的孩子來到這裏, 但切文古爾既沒有吃的, 也沒有暖和的房子, 更沒有醫生和藥物, 大家隻能指望神奇的共產主義創造奇跡, 治好他的病、救下他的命, 然而孩子還是淒慘地死去了。為了延續生命, 從外麵找來了女人。從莫斯科來檢查工作的謝爾比諾夫告訴薩沙, 索尼婭已在莫斯科一家工廠工作, 她一直惦掛著他。哥薩克騎兵襲擊了切文古爾, 這個鎮在戰火中化為一片廢墟, 切普爾內伊、謝爾比諾夫、科片金等布爾什維克都犧牲了, 薩沙騎上科片金的坐騎“無產階級力量”, 離開了切文古爾, 來到父親當年淹死的湖邊, 也像父親一樣, 跳進水中, 繼續了父親對死亡好奇的探尋……

紮哈爾到切文古爾來尋找薩沙, 結果城裏幾乎空無一人, 隻有革委會秘書普羅科菲正在他弄到的全部財產中哭泣。他答應紮哈爾尋找薩沙的要求, 外出尋找薩沙去了。

《切文古爾鎮》就這樣生動而深刻地描寫了切文古爾式新型社會形態的幻滅。淡修安指出, 普拉東諾夫筆下的新型社會形態, 作為一種藝術形象具有兩方麵的現實意義和藝術價值:一方麵, 包含了一種美好卻不切實際的社會生活方式, 延續了俄羅斯人民數世紀以來尋求生活真理的思想和行動, 它那夢幻般美麗的“臆造天堂”代表了人對個體存在意義的最高追求, 即自由、平等、友愛、幸福和快樂的生存, 甚至達到不死和永生; 另一方麵, 作家通過描繪和塑造這樣一種理想的社會形態, 不僅把自己早年所信奉的“革命就是萬能的鑰匙”“人類真正的曆史隻是開始於社會主義”的信念現實化和具體化了, 而且通過具體的藝術實踐證明了自己類似單純信念的虛幻, 從而告別了自己先前天真的浪漫主義, 轉而以更加現實的藝術眼光去發現和捕捉曆史的真實和生活的陰暗麵, 力圖把革命後蘇維埃俄國在奔向新型社會形態過程中的種種虛假現象、冒進行為和消極因素都揭露並展示出來, 以便有助於蘇維埃俄國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