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 西方文學盛行反烏托邦文學, 而其先驅則是俄國作家紮米亞京。
一、富有反抗精神的一生
紮米亞京(1884—1937), 生於俄國中部坦波夫省(現名利佩茨克州)的列別金市, 父親是牧師, 母親是頗有才華的鋼琴家。紮米亞京從小就受音樂熏陶, 四歲就開始閱讀, 他後來在自傳中談道:“我在鋼琴聲中長大……大約四歲時已經能閱讀。童年時幾乎沒有朋友; 我的朋友是書籍。我至今猶記得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涅陀奇卡·涅茲凡諾娃》和屠格涅夫《初戀》時的震顫。這是高層次的, 大概也是可怕的書; 果戈理就不一樣。”1902年, 他從沃龍涅日中學畢業, 獲金質獎章, 並考入彼得堡工學院造船係。在學習期間, 他因為實習先後到過俄國許多城市, 並去土耳其、巴勒斯坦、埃及等地旅行。1905年, 加入布爾什維克黨, 同年12月被捕, 幾個月後被遣返列別金市。1908年他重返彼得堡, 完成學業, 先是留校任教, 後來獲工程師稱號, 並成為一名船舶建造工程師。他後來在自傳中指出:“安東·契訶夫曾經承認他也有兩個妻子:一個合法的——醫學, 一個情婦——文學。我的兩個妻子是:造船學和文學。”在留校期間, 他開始文學創作, 最早發表的作品是短篇小說《一人》(1908)、《少女》(1910)。1911年, 他因參加學生運動再次被捕, 並被流放。但同年發表的中篇小說《縣城軼事》, 使他一舉成名。1913年, 羅曼諾夫王朝300周年慶典, 宣布國內大赦, 紮米亞京獲得自由, 回到彼得堡, 與列米佐夫、普裏什文、伊萬諾夫-拉祖姆尼克等十分接近。但不久因病遷居尼古拉耶夫市, 在那裏創作了幾個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在那遙遠的地方》(一譯《遠在天邊的地方》《天涯海角》, 1914)。因《在那遙遠的地方》揭露了軍隊的腐敗、糜爛、黑暗, 作者被以侮辱軍隊和軍官的罪名被送上法庭, 並於1915年被流放到凱姆。這次流放, 為他後來的“北方生活三部曲”——《非洲》(1916)、《北方》(1918)、《輕型漁船》(1928)提供了素材。此時創作的作品還有:短篇小說《輕狂的人》(1914)、《準尉》(1914)、《丘陵》(1915)、《肚子》(1915)、《四月》(1915)、《書麵形式》(一譯《書信》, 1916)、《上帝》(1916)、《誦經士》(1916), 中篇小說《阿拉迪爾》(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