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特是俄國19世紀一位著名的天才詩人, 是純藝術派(又稱“唯美派”)的代表人物。由於其突出的藝術成就, 在今天的俄羅斯, 他成為與茹科夫斯基、普希金、萊蒙托夫、丘特切夫並駕齊驅的19世紀五大詩人之一。
一、生活上精明務實, 創作上唯美空靈
費特(1820—1892)出生於俄羅斯中部的“詩人之鄉”奧爾洛夫省, 1844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文學係, 1845年自願進入軍隊, 此後在軍隊供職11年。1857年, 他與大富商的女兒鮑特金娜(1828—1894, 唯美主義理論家三駕馬車之一鮑特金的妹妹)結婚, 獲得了頗為富足的一筆嫁妝。1862年, 他在自己家鄉購置了兩百俄畝土地, 專門經營農業, 過著比較富裕的日子。由於費特在世俗生活中頗為精明, 家業越來越興旺, 19世紀70年代後期在庫爾斯克省購置了一個大莊園斯捷潘諾夫卡, 晚年他就生活於自己的這個大莊園, 從事農業、翻譯及詩歌創作等活動。1873年他終於得到沙皇的恩準, 獲得了貴族身份, 並得到了宮廷近侍封號。費特的一生經曆頗為平凡, 文學事業也頗為順利。隻有兩件事使他一輩子耿耿於懷。
費特的父親是德國人費特(1789—1825), 是達姆施塔特市的法官, 母親是德國人夏綠蒂—伊麗莎白·貝克爾(1798—1844)。他們於1818年5月18日結婚, 其時夏綠蒂20歲, 婚後生有一女。1820年9月18—19日, 夏綠蒂在懷上費特7個月時, 愛上了到德國來旅行的45歲的俄國貴族阿法納西·憲欣(1775—1855), 並和他私奔到俄國。1820年11月23日(一說12月5日)費特出生時, 其父母尚未舉行婚禮。因此, 到費特14歲時, 奧爾洛夫省宗教事務所出來幹涉, 不允許他用繼父的姓憲欣(俄國學者也有人認為費特就是憲欣的親生兒子[1]), 而須改用母親前夫的姓費特, 並且不能成為世襲貴族憲欣的合法繼承人。這件事使得14歲的少年從此由一個俄國貴族變成德國平民。這不僅剝奪了他的財產, 而且使得他的“非法”身份公之於眾。俄國學者普拉什克維奇認為, 這使詩人大為惱火, 發誓要奪回失去的一切,並且幾乎終生都在為此目標奮鬥:“無論如何要討回喪失的貴族身份, 這成了費特生活中最強烈的願望。”直到晚年(1873年), 詩人名聲大噪, 才獲得沙皇的恩準得以複姓憲欣, 而眾所周知的費特則作為筆名, 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