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俄羅斯文學講座:經典作家與作品

第八講 柯爾卓夫:農民詩人

字體:16+-

在19世紀俄國文學史上, 盡管有影響深遠的“小人物”形象係列, 也有大量反映農村和農民生活的作品, 但他們大多是知識分子作家的藝術創作。這些知識分子作家有些是貴族(如普希金、屠格涅夫), 有些雖有農村生活也一度參加農業勞動, 但由於生活富裕, 很難真正表達下層貧苦農民的心聲(如托爾斯泰), 隻有柯爾卓夫和尼基京兩人出身下層, 而且終日得為生計奔忙, 飽嚐生活的艱辛, 因此, 能創作出真正的農民之歌。但尼基京早年一度受丘特切夫、費特的影響, 後來又長期徘徊在唯美與現實之間[1], 還不夠純粹, 因此隻有柯爾卓夫才是純粹的農民詩人。

一、自學成才的詩人

柯爾卓夫(1809—1842), 生於沃隆涅日省一個牲畜商人家庭, 僅在縣立學校學習不到一年, 便被自私暴虐、缺乏想象力的父親叫回, 幫他料理生意, 一直到逝世。柯爾卓夫為人幹練, 是一位效率很高、頗為出色的商人。但與此同時, 他熱愛文學尤其是詩歌, 刻苦自學, 他是靠著自己對知識和詩歌的熱愛, 在艱辛的環境中, 在每天為生存而奮鬥的間隙裏, 擠時間刻苦鑽研, 努力學習, 而自學成才的。也正因為長年辛勤勞動又刻苦自學而損害了健康, 因此英年早逝, 才活了33歲。

柯爾卓夫很早開始寫詩, 其詩作引起了一個唯心主義哲學團體著名領袖斯坦凱維奇的注意, 便把他介紹給莫斯科朋友別林斯基。別林斯基對柯爾卓夫十分欣賞, 兩人於是有了長期的友誼。1835年, 他的第一部民歌集出版, 受到普遍的熱烈歡迎。可惜的是, 由於詩人的天性與自私的父親的衝突越來越烈, 再加上多年勞累身體越來越差, 1840年他便幾乎放棄了詩歌創作, 並且英年早逝了。

他一生創作的詩歌, 米爾斯基認為, 可歸入界限清晰的三類:大都作於1835年前、以普希金流派和前普希金流派之規範文學風格寫成的詩作; 其“俄國民歌”(即描寫農民生活的詩歌, 他因此被稱為“俄國的彭斯”——引者); 其後期的哲理沉思。在這三類詩中, 僅第二類使柯爾卓夫贏得永久的經典詩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