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俄國與歐洲:一個國際關係史的視角

四、莫斯科公國的興起和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

字體:16+-

莫斯科興起的時候,古羅斯國家已經分裂將近一百年了。莫斯科位於羅斯托夫—蘇茲達爾王公的領地上,它原是基輔大公雅羅斯拉夫在1054年封給他的兒子弗塞沃洛德的。1147年,弗塞沃洛德的孫子長手尤裏(1125—1157年在位)沒收了貴族庫奇科在莫斯科河沿岸的一座城堡——莫斯科,並在這裏會見了他的同盟者契爾尼哥夫公國的王公。編年史上記載了這件事,首次提到莫斯科的名字,因而這一年被說成是莫斯科奠基的年代。莫斯科周圍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水陸交通便利,地處北方,比較安全,蒙古入侵時,很多南方人逃到這裏避難,人口增長很快。這些是莫斯科興起並統一東北羅斯的有利條件。

尤裏的兒子安德烈(1157—1174年在位)統治時期,勢力強大,成為東北羅斯的主人,並遷都弗拉基米爾,形成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1169年,安德烈聯合各王公摧毀了基輔,弗拉基米爾取代了基輔的地位。但是由於各地王公和貴族各自為政,弗拉基米爾分裂為許多小公國,大公的權力有名無實。

13世紀末起,東北羅斯強大的公國羅斯托夫與特維爾之間為爭奪弗拉基米爾大公寶座進行了激烈鬥爭,莫斯科就是在這一鬥爭中逐漸崛起的。大公伊凡·卡裏達(1325—1341年在位)一開始支持特維爾反對羅斯托夫,並乘機加強自己的實力,展開對鄰近公國的兼並。1327年,特維爾爆發了反對蒙古貴族的起義。大公主動派兵鎮壓,博得金帳汗的青睞,1328年被封為“弗拉基米爾大公”。馬克思說:“伊凡·卡裏達為奪取大公的尊位,不惜充當汗的卑鄙工具,從而竊取汗的權力,然後用以對付同他競爭的王公們和他自己的臣民”[1]。伊凡·卡裏達奠定了莫斯科強盛的基礎。他與羅斯總主教彼得的關係密切,使他把教會駐地遷到莫斯科(先在基輔,後在弗拉基米爾),使大公的權力與教會勢力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