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俄國與歐洲:一個國際關係史的視角

古代俄羅斯

字體:16+-

一、俄羅斯的起源

斯拉夫人是東歐人數最多、分布最廣的民族。俄羅斯人是東斯拉夫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

斯拉夫人的故鄉大致是在喀爾巴阡山以北、維斯瓦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的地區,即東歐大平原的西南部。後來他們不斷向周圍擴展,西達易北河,東至頓河、伏爾加河上遊,北抵波羅的海,南到黑海。約在公元1世紀,斯拉夫人逐漸形成東、西兩大支,即東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在歐洲民族大遷徙期間,東、西斯拉夫人大批南移,進入多瑙河流域和巴爾幹半島,並同化了當地居民。約6—7世紀,又形成南斯拉夫人。這樣,整個斯拉夫民族便分為三大支: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西斯拉夫人包括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南斯拉夫人包括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黑山人和保加利亞人。後來由於馬紮爾人向西進入匈牙利平原,他們好似一個楔子一樣把南斯拉夫人和北部的東、西斯拉夫人分隔開來。南斯拉夫人因而有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公元前斯拉夫人的曆史情況無文字可考,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於公元1世紀羅馬作家塔西陀的著作裏,他稱之為“維涅德人”。至公元6世紀,“維涅德人”被稱作“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則被稱為“安特人”。那時他們還沒有國家,處在原始公社末期。在斯拉夫語言裏,“斯拉夫”一詞是“光榮”、“榮譽”(слава)的意思;而在西方拉丁語言裏,“斯拉夫”則是“奴隸”(slave)的意思。據說,哥特人曾把他們大批地賣給羅馬人當奴隸,所以後來便稱他們為“斯拉夫族”。這裏有侮辱、蔑視的含義。

東斯拉夫人從喀爾巴阡山脈進入廣闊的俄羅斯平原,“他們像飛鳥般從一端遷居到另一端,拋棄了住膩的地方,在新的地方居住下來”。因此後來的俄國史學家說:“移民和國土的開拓是我國曆史中的主要事情,所有其餘的事情都和它們有或近或遠的關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