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俄國與歐洲:一個國際關係史的視角

二、近東問題和柏林會議

字體:16+-

19世紀70年代初,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而且民族關係極為複雜。當時隻有希臘和門第內哥羅已取得獨立,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得到了自治,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東魯米利亞、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由奧斯曼帝國直接統治。由於奧斯曼帝國的衰落,俄、英、奧匈爭奪巴爾幹的鬥爭日益激化。

1875年7月,黑塞哥維那爆發了反抗土耳其統治的起義,接著擴展到波斯尼亞。這兩地人民都是塞爾維亞族,同屬斯拉夫人血統。塞爾維亞對起義表示熱烈支持。1875年、1876年,保加利亞人民也兩次舉行起義,遭土耳其統治者殘酷鎮壓。塞爾維亞和門第內哥羅兩國於1876年6月對土宣戰,但由於力量對比懸殊,很快被打敗。俄國以援助巴爾幹斯拉夫人為由,於1877年4月24日向土耳其宣戰。5月間宣布獨立的羅馬尼亞也對土耳其宣戰。俄軍於1878年1月攻占亞得裏亞堡,進逼土耳其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近東國際形勢立即緊張起來。英國和奧匈帝國向俄國發出警告,英國並把軍艦開進馬爾馬拉海。俄軍沒有再前進,與土耳其開始談判。1878年3月3日,俄土在伊斯坦布爾近郊聖·斯特法諾簽訂和約。規定:土耳其承認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門第內哥羅的完全獨立;建立一個“大保加利亞”自治公國,由俄國軍事占領2年。其領土包括保加利亞、東魯米利亞全部及馬其頓的大部分,即東起黑海,西至塞爾維亞邊界,北至多瑙河,南達愛琴海;土耳其保證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自治;俄國得到比薩拉比亞的西南部分,並割占黑海東岸巴統等地。《聖·斯特法諾和約》使俄國大大擴張了在巴爾幹的勢力。這引起了英奧等國的極力反對,他們聯合德國一起向俄國施加壓力,要求召開國際會議修改這個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