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俄國與歐洲:一個國際關係史的視角

在歐洲大陸霸權的頂峰上跌進深淵——尼古拉一世之死及其對外政策述評

字體:16+-

在歐洲,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似乎沒有像彼得一世、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那樣聞名遐邇。然而,尼古拉一世的內外政策卻是這個帝國的專製傳統、霸權主義的典型代表。蘇聯曆史學家稱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為“專製製度的頂點”。這個尼古拉在國內“直言不諱、肆無忌憚地力圖實行專製統治”[1],因而在群眾中得了個“棍子”的雅號,被稱為“棍帝”。在國外,他充當“歐洲的憲兵”,不斷向外擴張,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外交史》上對他作這樣的評論:他“是中歐各國政府的災星,是加害歐洲社會一切進步階層的妖魔。但到後來卻因為把握不住外交方向,走上意外的裂了口的深淵,以致跌下去摔死了。”[2]是的,這裏除了“把握不住外交方向”一語有些含糊不清,需要後麵的事實說明以外,其他都很明確。他確是歐洲的“災星”和“妖魔”,他最後爬上了歐洲大陸霸權的頂峰,在那裏跌進“裂了口的深淵”。這個沙皇死於1855年2月18日,即當克裏米亞戰爭(1853—1856)最後失敗之前,他親自布置的歐巴托裏亞戰役剛剛失敗之後。死因不詳,“感冒轉肺炎”、“服毒自殺”、“被毒死”說法不一。大部分曆史學家都認為他是服毒自殺的[3]。

克裏米亞的敗績,如尼古拉一世的宮廷禦用評論家巴高金所評論的:“這是俄國五十年來推行的政策所結下的最苦的果子。”[4]俄羅斯帝國所收獲的這個“最苦的果子”,乃是由沙皇尼古拉一世及其長兄亞曆山大一世親自培育的。並且,尼古拉一世在其壽終正寢的時候,還把俄國的這一場災難(克裏米亞戰爭還未結束)作為遺產交給了他的兒子亞曆山大二世來繼承。這場災難也教育了俄國人民,使他們更加認清了封建農奴製的腐朽,並起來摒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