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俄國與歐洲:一個國際關係史的視角

四、俄國外交影響的增長與1787—1792年俄土戰爭

字體:16+-

1.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與《鐵申和約》

俄國在1768—1774年俄土戰爭中的勝利,《庫楚克—凱納吉條約》的簽訂和對波蘭的瓜分,擴大了俄國在歐洲的影響,開辟了俄國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新時期。國際形勢對俄國非常有利,葉卡捷琳娜二世正是利用了這種環境,展開了俄國外交。其重要成果之一,是大大加強了俄國在德意誌帝國的陣地。奧地利和普魯士為爭取在德意誌的優勢地位而展開的激烈對抗,促使雙方都想把俄國拉到自己方麵來。

普魯士在1768—1774年俄土戰爭中對俄國采取了兩麵政策的態度。戰爭的結果促使腓特烈二世更加反對俄國。但是,普魯士希望恢複俄普同盟條約,用以作為對奧地利鬥爭的工具。俄國看透了腓特烈二世的用意,便順水推舟,在1777年恢複了同普魯士的同盟條約,借以保證對普魯士外交活動的控製。

1778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為巴伐利亞王位繼承問題發生嚴重分歧並導致一場戰爭。巴伐利亞邦的統治家族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現任的選帝侯沒有子嗣,嫡係行將斷絕。這時奧地利要求巴伐利亞在選帝侯馬克斯·約瑟夫死後訂立一個條約,承認哈布斯堡王朝對下巴伐利亞的要求,明德爾海姆領地以及波希米亞在上普法爾茨的前采邑應立即割讓給奧地利,而不管當地居民的異議。奧地利軍隊占領了這些地區。普魯士無論如何都要阻止奧地利擴大它在帝國內部的地盤,因而表示激烈反對,並把軍隊開進了波希米亞。作為俄國的同盟者,腓特烈二世希望獲得俄國的軍事援助,但葉卡捷琳娜二世想作為這次王朝戰爭的仲裁人。她一麵向維也納提出一項威脅性的宣言,要瑪麗亞·特蕾西亞“充分滿足德意誌諸侯的正當要求”;另一方麵,俄國駐普魯士的代表“擺出一副代表本國宮廷前來向德意誌發號施令的全權公使的架勢”。根據普奧雙方的要求,俄國和法國一起作為調停人。1779年5月13日,普魯士和奧地利在鐵申簽訂了和約。俄國保持了對普魯士的良好關係,但不允許它實際上加強自己;奧地利也沒有實現自己的要求,它從巴伐利亞獲得一塊約6萬居民的地方——因縣,作為對它的眾多要求的一點補償。俄國政府仲裁了這場普奧之間的糾紛,得以在德意誌帝國內保持對它的利益所必需的力量平衡。俄國被承認為德意誌帝國的法律保證人之一,給了它在某種程度上操縱德意誌事務的權利。從這時起,照當時人們的說法,俄國便似乎成了“帝國的一員”,可以“隨心所欲地”參與德意誌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