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擴張政策
1.18世紀下半葉的歐洲形勢
俄國地位的上升是18世紀歐洲國際力量對比發生的最重要變化。18世紀初,歐洲強國有法國、奧地利、英國、荷蘭和瑞典,那時還沒有俄國的位置。自“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年)和“北方大戰”(1700—1721年)結束以後,歐洲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英國、俄國和普魯士的實力大大加強,法國在歐洲的絕對地位動搖了。英法兩國爭奪海外交通和殖民地的鬥爭成為西歐的主要矛盾,而原來16—17世紀法國同哈布斯堡王朝的衝突降到了次要地位。法國改變了長期以來聯合瑞典、波蘭和土耳其反奧地利的政策,轉而同奧地利結盟;英法為了爭奪海上霸權,進行曠日持久的戰爭,無暇顧及俄國和普魯士力量的迅速膨脹。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中,普魯士打敗了奧地利,奪得了西裏西亞,開始問鼎德意誌的霸權。而奧地利仍鞏固了在中歐的統治,並把全部匈牙利納入自己的版圖,不斷向巴爾幹擴張。地處東歐的俄國,自從打敗瑞典以來,積極參與歐洲事務,在“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中又一舉擊敗普魯士,成為歐洲頭等軍事大國。
1762年,當“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丈夫被殺後登上王位的時候,國際形勢從來不曾這樣有利於沙皇政府推行其侵略計劃”。“七年戰爭把整個歐洲分裂成兩個陣營。英國摧毀了法國人在海上、在美洲、在印度的威力,然後又把自己在大陸上的同盟者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拋給命運去擺布。這後者,在1762年……已經瀕於毀滅……隻得投身到剛即位的俄國女皇的腳下,而不能有其他的選擇”。[1]俄國的幾個近鄰都已不是俄國的對手了。“北部是瑞典,它的實力和威望正是由於查理十二世作了入侵俄國的嚐試而喪失的……南部是已成強弩之末的土耳其人和他們的納貢者克裏米亞韃靼人……波蘭……處於完全土崩瓦解的狀態;它的憲法使得任何全國性的行動都無法采取,因而使它成為鄰國可以輕取的戰利品……從18世紀初開始,波蘭就靠混亂維持著……”[2]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時期(1762—1796年),正是利用這樣有利的國際形勢,在南方兩次對土耳其的戰爭,打通了進入黑海的出海口;在西方三次瓜分波蘭,合並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