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青年人成熟的基本標誌,就是自主自立自強,遇到挫折不怨天尤人,而是主動向內反思找原因,從我做起尋對策。
在心理學上,有一條“歸因”原理,即人們在遇到好事時往往歸因於內,遇到麻煩時則傾向歸因於外。尤其是從小在貧困落後、被邊緣化、受歧視的環境中長大的農村孩子,如果不注意心理素質訓練和調適,很容易陷於“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的不良心態,一來二去,往往將自己的不幸遭遇歸因於外,習慣於向外找原因,遭遇挫折時不善於內省反思,而是遷就於環境、仇視甚至報複社會,遷怒於他人甚至走上自殺要挾和殺人犯罪的不歸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由於這種不正常、惡劣乃至扭曲的心理狀態而引發的極端惡性事件,也時有發生,甚至還相當普遍、日益嚴重,也無比可怕。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轉型進入製度規則大變革、利益關係大調整、群體矛盾大衝突的關鍵時期,加上金融危機等外部社會環境惡化給人們生活和心理上施加的壓力,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自殺要挾”事件似乎越來越多,而且愈來愈高端化,從弱勢群體到中高層青年知識精英群體傳遞,大有像流感般快速傳染成風之勢。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舉凡“不要命者”,往往都是環境所迫,是強勢者欺人太甚,逼迫弱勢者不得不“拚命”。應該承認,在各種“自殺要挾”事件中,有相當多的情況,都是社會弱勢群體或個體,如有冤無法訴、有理無處講的農民或農民工們,在不公正、不公平、不合理的正式規則或潛規則“逼迫”下,為了爭取起碼的生存空間、維護自身應有權益的萬般無奈之舉。這些當事者是萬分令人同情的,這些事件也是值得規則製定者或當權者深刻反思的:我們當下社會的遊戲規則究竟在根子上出了什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