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題目心儀已久,到下筆時卻猶豫再三,因為從來沒有去過那裏。那個比巴黎還早的繁華之都,在別人的描述裏大都是視覺的:紫色的天空,橙色的樓房,墨綠的河水,如夢的夜晚……畫報上盡是大大小小的河灣、高高低低的石橋、飄飄搖搖的貢多拉、閃閃爍爍的光與影,而我卻隻能迷失在聽覺的威尼斯船歌裏。
從天空上看,威尼斯是一座漂浮在亞得裏亞海上的一朵巨大的睡蓮,假如哪天海上起了風暴,這朵睡蓮就會成為汪洋中的一條船。從地上看,威尼斯就是上百條河道幾百座橋的串聯,當然還有無所不在的水。沒有船的時候水麵是平靜的,隻有船來了才有故事。於是船工、遊客,還有船歌與這裏有著這樣那樣的聯係也就理所當然了。
威尼斯有一種平底狹長的小船叫作貢多拉,船歌就是貢多拉的船工唱的情歌。船歌(Barcarolle)中的“Barca”的意思是船,“rolle”是船工。這種八分之六拍子的曲調有很好的歌唱性,強弱拍有規律地交替起伏,似乎是在模仿船在水上的搖曳。最有名的船歌出自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第三幕的主題歌,歌曲的名字叫作《美麗的夜,愛情的夜》,是按威尼斯船歌的風格寫的。月夜熏風,水波輕揚,俊男佳麗乘著貢多拉徜徉在威尼斯的河麵上,月色中迷人的水城和愛戀的歡娛伴著歌聲漂浮,迎麵吹來的都是甜膩的迷醉。詭異的假麵,旖旎的波光,佳人和美酒一並在浮華中沉溺。從那以後,這首船歌幾乎成了威尼斯的代名詞。
同樣的威尼斯因了不同的心情,卻帶來不同的感受。就說威尼斯的水,有人的感覺是愜意的。亨利·詹姆斯的小說《一位女士的肖像》就是在威尼斯創作的,書中的主人公這樣說,“今晚在水上過夜吧,威尼斯的月亮是多麽美麗動人啊”。也有人充滿了嫌惡。D.H.勞倫斯吝嗇地給了三個形容詞來表達他對水的不屑,“可恨的,慘綠的,滑溜的”。在另一個英國文人伊夫林·沃的筆下,水麵多了惆悵的光影,“搖搖晃晃,影影綽綽,憂憂愁愁”。而托馬斯·曼的小說和維斯康蒂的同名電影《魂斷威尼斯》讓作品中的主人公死在威尼斯,不幸在現實中也一語成讖:德國作曲家瓦格納在威尼斯寫完《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的第三幕,劇中的情人最終死於愛情。暮年的瓦格納也因心髒病猝死於此地,由黑色的貢多拉載著棺槨駛出運河,經慕尼黑運往拜羅伊特。肝腸寸斷的柯西瑪剪下一縷金發放入靈柩,成為瓦格納永遠的陪伴。英國詩人龐德從美國的精神病院出來之後,在意大利度過了最後幾年的歲月,最終把威尼斯作為自己的棲息之地。法國詩人阿拉貢也有一個神秘的願望:到威尼斯去結束自己的生命。白朗寧的最後時光也是在威尼斯度過的,1899年死於雷佐尼可宮。繆塞雖然沒有死於威尼斯,卻和喬治·桑留下一段傷心的情史。“那些清晨和傍晚,天氣晴和時多麽寧靜,暴風雨過後又閃耀著陰沉的回光”。這隻是喬治·桑的美好回憶,而繆塞則帶著傷寒病的軀體和流血的心回到了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