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卿
一、傳統文化中的科學因素
眾所周知宗白華先生在其著作中認為中國繪畫是散點透視,不同於西方文藝複興以來形成的焦點透視,後者是建立在幾何學、光學、解剖學基礎上的。其實,在中國的傳統繪畫理論中的透視也並非那樣隨性,而是具有一定的科學因素。如蘇軾《書吳道子畫後》中直接引入“自然之數”“逆來順往”的觀念:“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
吳道子采取了新的觀照方式,研理摹形不拘舊法,於生動豪放的筆觸中得自然之理。蘇軾發現了這一點,並給予深刻的理論概括,蘇軾所說的“以燈取影”“旁見側出”,就是指對物象進行立體的觀察和表現——深得物理且能精妙入神。蘇軾認為,道子畫人物“以燈取影”,區別於原原本本的模擬,是“旁見側出”的,而之所以有此藝術效果的原因就在於“逆來順往”,這是對畫家視角變化、勘測光影過程的哲理性概括。吳道子畫法中的透視既不是西方繪畫中的定點透視,也不是用“散點透視”一詞可以籠統而言的。畫家先“逆”求尋求到情理本質、物理本質,然後又“順”勢交錯變化,自由地揮灑筆墨,而那些筆畫如橫、斜、平、直,錯綜變化,不出陰陽之道,總得自然之數,在自然之數中超越到入神的藝術境界。這一過程中,筆法縱橫與畫家的勘測物理、至於性命是統一在一起的,用筆的自然法度與畫家的情性自由是統一在一起的。
《國朝院畫錄》中有一段文字論及焦秉貞的畫法與天文、數理之關係:“康熙己巳春,偶臨董其昌《池上篇》,命欽天監五官焦秉貞取其詩中畫意。古人嚐讚畫者,曰落筆成蠅,曰寸人豆馬,曰畫家四聖,曰虎頭三絕,往往不已。焦秉貞素按七政之躔度五形之遠近,所以危峰疊嶂中,分咫尺之萬裏,豈止於手握雙筆,故書而記之。臣敬謹按:海西法善於繪影,剖析分寸,以量度陰陽向背,斜正長短,就其影之所著,而設色分濃淡明暗焉。故遠視人畜、花木、屋宇皆植立而形圓,以至照有天光,蒸為雲氣,窮深極遠,均燦布於寸縑尺褚之中。秉貞職守靈台,深明測算,會悟有得,取西法而變通之。聖祖之獎其丹青,正以獎其數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