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音
一、文化自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
費孝通先生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近十年的學術研究中非常關注和重視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自覺、傳統文化保護及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等問題。他於1997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社會文化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提出了“文化自覺”的概念。他認為“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曆、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複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適應新環境、新時代對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覺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接觸到的多種文化,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世界裏確立自己的位置,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建立一個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與各種文化能和平共處、各贖所長、聯手發展的共處條件。”[1]文化自覺包含豐富的內容,正如費孝通所說的做到真正的文化自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化自覺的首要因素是“自知之明”,除了“自知之明”外,文化自覺還要求要有民族責任心,在看到本民族與異民族文化相區別的同時,能夠認識並堅持本民族的優秀文化。
費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覺”是當今世界共同的時代要求,並不是哪一個個人的主觀空想。他認為“文化自覺,簡單地說,就是每個文明中的人對自己的文明進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這樣,人們就會更理智一些,從而擺脫各種無意義的衝動和盲目的舉動”。費孝通文化自覺的理念首先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人文資源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