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民營電影發展態勢研究

二、麵向市場的民營電影品牌建構

字體:16+-

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許多業外資本開始涉足電影業。民營資本的介入,進一步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近年來,不少民營電影企業出品的影片均在全國電影市場中占據重要席位,《英雄》、《十麵埋伏》、《三槍拍案驚奇》、《十月圍城》、《唐山大地震》、《畫皮》、《畫皮2》、《人再囧途之泰囧》、《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夥人》、《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片,屢屢在電影市場刷新單片票房紀錄,這些影片均出自民營電影企業,它們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取得的成績,凝聚和強化了民營製造的品牌效應。

2004年,同台打擂的兩部賀歲片《功夫》和《天下無賊》出自同一電影公司華誼兄弟。當時的華誼兄弟以廣告起家轉行影視,投拍電影及電視劇才隻有短短三四年,便以12.25億元的品牌價值進入了當年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BL)和世界經濟論壇(WEF)聯合發布的200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排行榜。2009年華誼的成功上市,奠定了其國內電影民營企業的標杆地位,也標誌著中國電影產業在市場化改革中終於開出了階段性的成果之花。華誼兄弟的成功發展道路,不僅與國家產業利好政策不斷出台有關(國家產業政策以至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為整個行業創造了良好經營的條件);更值得肯定的是華誼兄弟的品牌策略,其對導演品牌、明星品牌這些優質電影品牌資源的運用,乃至對影片品牌(後電影產品)的開發都有獨到之處,體現了市場競爭的優勢。

導演品牌,意味著執導製作的電影具有一定的個人特征和比較有說服力的品質,而電影品牌,則意味著一個產品係列的明確的主題、受眾和風格的定位,說明影片與觀眾的關係是一種具有持續性的消費關係。當人們說起導演,需要聯係他的作品,離開電影的導演隻是一個個體單位,隻有把電影和導演聯係起來,才會對導演執導並生產製作的影片風格和受眾進行分類、定義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