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民營電影發展態勢研究

一、當下民營電影的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字體:16+-

21世紀以來,特別是2002年以後,民營資本開始大量進入中國電影市場,民營電影企業全麵起步。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全國民營及混合所有製影視企業已經超過3400家,這個數量相當於2002年的10倍。這些企業分布於電影製作、發行、放映等多個產業鏈環節,這無疑對活躍中國電影市場,推動國產電影的全麵複蘇起到了重要作用。民營電影企業作為當下電影創作的重要主體之一,憑借其體製、資本、人才、技術等多方麵的優勢在中國電影產業之路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民營電影的崛起並非偶然,它所處特定環境中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因素對其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同時,這些因素也共同構成了民營電影總體的市場營銷環境。

近年來,隨著電影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電影發展的政策環境得以逐步完善和優化。2002年2月由原國家廣電總局頒布的《電影管理條例》第二章第十七條規定: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製電影片。這一規定明確允許民營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進入電影產業。此後,民營電影的發展不斷得到強有力的政策支持。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推進文化體製改革,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要求。這是我國最高級別的文件為包括電影產業在內的文化產業提供發展方向和發展思路,表明了國家對於電影產業化發展的高度重視。原國家廣電總局隨即在2003年出台了《中外合作攝製電影片管理規定》、《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準入暫行規定》和《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等具有重要意義的行政法規。2004年11月,原國家廣電總局和商務部共同發布《電影企業經營資格準入暫行規定》。這些文件有一個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在滿足一定條件的前提下,外資被準許進入我國電影行業,並被允許涉足中國內地的電影製作、發行和放映等領域,同時還允許外資與內地資本合作建立合資電影企業和電影院線,參與改造電影製片、放映基礎設施和技術設備。2005年4月,國務院出台《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幹決定》,該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電影院和電影院線、農村電影放映、可錄類光盤生產、隻讀類光盤複製等領域;允許非公有資本投資參股電影製作發行放映領域的國有文化企業。這一係列行政法規的頒布,強調了電影作為產業的發展思路,為非公有資本進入電影產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民營電影得以在相對寬鬆的政策環境中起步、發展並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