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由於中國城市化進程發展不均衡,大中小城市商圈發展的規模和配置有很大差異,而即使在同一城市中,根據購物中心所在商圈地利條件、輻射範圍、服務對象、規模體係及功能定位的不同,商圈又可分為都市級、區域級、社區級三個等級。以北京市為例:都市型商圈包括王府井、西單、中關村、金源、燕莎、亞奧、朝外、望京等;區域型商圈包括回龍觀、天通苑等;社區級商圈則包括更多,如和平裏、太陽宮、新源裏等。而普通地級市一般隻有一兩個都市級商圈和為數不多的區域級商圈。[1]影院消費是城市文化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的是人流、消費能力,而大城市中的都市級大型商圈,便是集聚人流、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綜合場所。其地利條件、設施功能、服務對象與影院消費的特點非常吻合。因此,建造大城市都市級商圈中的購物中心,便成為了影院投資建設的主要對象。然而,好的地段是不可複製的。當下,很多影院投資商都將目光聚焦於發達城市的核心商圈,影院投資儼然變成了一場競爭激烈的“圈地運動”。而以中小城市為主的影院二級市場的發展步伐相對遲緩。[2]“2131”工程實施以來,電影的三級市場,即農村電影市場也找到了合理的定位和可行的經營模式。[3]但在二級市場中,在城市主流商圈和農村市場之間的城市社區、中小城市和發達的縣城等區域,尚未加入院線的3000多家影院根本無法滿足4億多居民巨大的觀影需求。
由於萬達起步較晚,進入影院業時,其在大城市的利益格局和競爭中已經不占優勢,所以萬達的影院建設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由邊緣包圍中心的發展戰略,即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一些往往被人們忽視的二線城市以及中小城市,比如武漢、哈爾濱、南寧、大連、南昌、青島、寧波等。同時,其也牢牢地把握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對於這樣的選擇,萬達院線方麵有關人士認為,對萬達集團來說建影院並不是其直接目的,開發經營房地產才是主業。就像大城市的房地產造價成本高而利潤空間小一樣,建影院也是同樣道理。在一些中小城市建影院,因為起點低,更有贏利的空間。[4]當時萬達進入哈爾濱市場的時候,業內人士並不看好,認為是“不長毛的荒地裏長不出莊稼來”,但是哈爾濱萬達影城開業當年票房就衝到了1700萬元。2007年,哈爾濱萬達影城的票房高達2267萬元,武漢萬達影城更是達到了4080.8萬元,成為萬達的旗艦院線。正因為確立了這樣的經營戰略,萬達在二級市場的擴張才顯得從容自信且業績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