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的概念
什麽是健康?身體無病就等於健康嗎?
在一般人的思想意識中,衡量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多是以其身體是否有病及患病的嚴重程度為標準,認為隻要生理上沒病就是健康。事實上,身體上的健康僅僅是健康的一個方麵。
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在其憲章《世界衛生組織宣言》中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健康乃是一種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由此可見,對於健康比較全麵的定義,要從生物、心理及社會適應的角度綜合考慮。
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標準為以下十條:①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③善於休息,睡眠良好;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⑤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⑥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⑦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⑧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牙齦顏色正常,不出血;⑨頭發有光澤,無頭屑;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鬆有力。
二、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關於心理健康,國內外不同時期的許多學者都從不同角度進行過闡述,目前要給出一個準確而完整的定義還比較困難。
1946年,第三屆世界心理衛生大會對心理健康下了一個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理發展成最佳的狀態。
英國心理學家英格裏斯(H.B.English)對心理健康做出的定義是:“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進行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力,並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才是一種積極的情況,而不僅僅是免於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