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格是個體的整個精神麵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具有獨特性、穩定性、整體性、社會性等特征。其結構包括個性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征以及自我調控係統。
2.個性傾向性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等。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層: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
3.個性心理特征包括氣質、能力、性格。氣質是指個體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征,即生活中所說的“脾氣”“秉性”。一般將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四類。而性格是指個體對現實穩定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的總和,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4.大學生的人格發展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麵:自我意識增強,情感表達較外露,價值觀念存在矛盾。
5.影響大學生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其中環境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以及社會環境。
6.大學生常見的人格發展缺陷有自卑、害羞、拖拉等,通過適當的訓練是能克服的。大學生常見的人格發展障礙有:偏執性人格障礙、類分裂樣人格障礙、反社會性人格障礙、衝動性人格障礙、表演性人格障礙、強迫性人格障礙、焦慮性人格障礙、依賴性人格障礙。正常個體的人格有時候也可能出現上述人格障礙的某些特征表現,但是其持續時間和強度沒有超出正常界限,並不能表明其為異常人格。因此,對於人格障礙具體的分析,需要專業的臨床診斷及治療來處理。
7.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有以下標準:人格完整和諧;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健全的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保障,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自我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