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王小鈞版)

第二節 大學生常見人格發展缺陷與人格障礙

字體:16+-

第一章介紹了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不是沒有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就是心理不正常?要清晰地判別心理正常和異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心理異常與正常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有本質的差別,但更多情況下隻是程度的不同。如圖3-3所示,隻要沒有典型的精神症狀,就應該在正常範圍內進行討論。本節將介紹心理正常範疇中的大學生人格發展中的一些常見缺陷以及屬於異常心理的常見人格障礙。

圖3-3 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

一、大學生常見人格發展缺陷

人格發展缺陷是介於健康人格與病態人格(即人格障礙)之間的一種人格狀態,表現為人格發展的不良傾向,但仍然屬於心理正常的範疇。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格發展缺陷,常見的主要有自卑、懶惰、拖拉、粗心、魯莽、急躁、悲觀、孤僻、多疑、抑鬱、狹隘、冷漠、被動、驕傲、虛榮、焦慮、自我中心、敵對、衝動、脆弱等。這些不良的人格品質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嚴重時還會引起疾病,甚至危害社會。以下列舉幾個常見的人格發展缺陷及其改變的方法或步驟。

(一)自卑及其改變

自卑是對自己不滿、鄙視、否定的一種情感。進入大學後,有些大學生發現自己學習、社交及家庭經濟情況等方麵不如他人時就會陷入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的情緒之中,產生自卑心理。形成自卑主要是由於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能正視自卑,不能及時對其進行調整。

改變自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第一,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肯定自己的成績,提高自我評價。要肯定人並非十全十美,不論是自己或是他人都有不足之處。第二,自卑並非一無是處。有些人把自卑看得有弊無利,從而悲觀絕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自卑的人往往謙虛、體貼、做事謹慎,也有其有利的一麵。當然這並不是要自卑的人繼續保持自卑,而是使他們明白自卑也有有利的一麵,以增強其生活的信心與信念。第三,積極自我暗示。當麵臨某些情況感到自信心不足時,轉換思維方式,諸如,將“我能把這個事情完成嗎”?轉變為:“我如何把這個事情做好?”事先不過多的體驗失敗情緒,會減弱自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