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王小鈞版)

第一節 人格概述

字體:16+-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源於希臘語“persona”,原意是指希臘戲劇中演員戴的麵具。麵具隨著人物角色的不同而變換,體現了角色的特點和人物的性格。比較類似於中國京劇中的臉譜,紅臉代表忠義,黑臉代表剛強等。後來心理學借用這個術語表示兩個含義:一是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會根據社會角色的不同來變換麵具,這些麵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現;二是指一個人由於某種原因不願展現的人格成分,即麵具後的真實的自我,是人格的內在結構[1]。現代心理學通常把人格解釋為個體的整個精神麵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心理學中還經常用“個性”一詞。個性與人格是同義詞,《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認為:“人格一詞具有很多含義,沒有一個公共的認定,單有一個共同的核心意義,即指個體獨具的各種特質和特點的總和。”[2]

圖3-1 京劇臉譜

二、人格的特征

(一)獨特性

人格的獨特性是指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周圍有人熱情奔放,有人孤僻冷淡;有人頑強果斷,有人優柔寡斷;有人與人為善,有人凶神惡煞……這種人格的差異在文學影視作品中更是得到了集中體現,如《紅樓夢》中曹雪芹描寫的熙鳳的幹練潑辣,黛玉的多愁善感,寶玉的真性情等。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環境和教育,會形成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人心不同,各如其麵,但這也不是意味著人與人之間毫無相同之處。在共同的生活環境中,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打下時代和環境的烙印,有一定的共同性。所以人格是獨特性與共同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