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卑
自卑是由於某種生理缺陷或自我認知偏差所形成的過分自我輕視、自我否定的情緒體驗,是人自以為不如他人而產生的一種不滿自己、輕視自己、否定自己的消極心理,往往是人的自尊心多次受挫的結果。自卑的人在某些時候產生自卑感是很正常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類普遍存在著自卑感,隻是自卑的程度和自卑的內容有所不同。自卑感對人的發展不一定是壞事,有時會有增力作用。適度的自卑是個體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內在動力。但是過度的自卑,會使人喪失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忽視自己的優勢,從而限製了自我的成長。過度自卑的大學生對自我產生厭惡之情,通常隻看到自己的缺點、不足或失敗,而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總是有意無意地拿自己的弱項和他人的強項進行比較,其結果是自卑心理得到強化,直至達到自我毀滅的地步。自卑者內心害羞、膽怯,而且常常會伴隨自鄙、自怨、自憐、自餒、自暴自棄等心理與行為。由於擔心失去他人的尊重,自卑者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表現自己,甚至極少與他人交往。在許多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中都能看到自卑心理的影響,所以恰當地處理自卑問題對維護心理健康有很重要的意義。
圖2-4 正確認識自尊自信
大學生的自卑感具體表現為:
(1)在認知方麵表現為自我評價過低、過分概括化和過分敏感。自卑者會過低評價自己的智力和意誌力,不相信自己能克服弱點,而且會把缺點進行過分概括化,也許隻是某一方麵或某些方麵有不足,就認為自己什麽都不好。比如,在一次考試失敗的時候,自卑者會認為“我沒有用”,“我是個失敗者”,而不是具體分析此次考試失敗的原因,為自己的繼續努力找到動力。自卑者對批評過分敏感,比如,為自己出身貧寒而自卑,當他人談論消費觀時,容易聯想為對自己的輕視或譏諷而憤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