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春風詞客:相忘於江湖

人·文化·自然美——讀銀雲散文隨感

字體:16+-

銀雲原是寫詩的,1985年轉寫散文,發表了《夢與詩的火岩》,文章經幾家報刊轉載,頗為引人注目。接著他又推出《這就是張家界》《悠悠猛洞河》《天子山的雲》等篇,越寫越好,特別是《天子山的雲》,我以為它標誌銀雲在散文藝術上已經相當純熟了。

銀雲的散文絕大多數是寫湘西的山水。湘西風光的雄奇、靈秀,神秘自然感染了他那管筆。讀他的散文你不禁心馳神往,仿佛置身於湘西那誘人的奇山秀水之間。

大概因為銀雲原是寫詩的,讀他的散文你首先強烈地感受到的是語言的美,那錯落有致的句式。跌宕多姿而又自然和諧,那采麗競繁的比喻,配上一長串一長串的排比句,構成一種酣暢淋漓、瀟灑自如的氣勢:屈騷之博喻,漢賦之鋪排、元曲之豔麗,似乎兼而有之。豪放處不顯粗俗,流金溢彩;精細處不露纖弱,耐人咀嚼,頗有“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笙簫夾鼓、琴瑟間鍾之妙”。讀他的《天子山的雲》,我總聯想到一管如椽大筆在藍天綠海中肆意揮灑,寫雲湧,寫霞蔚,寫奇峰,寫虹彩……無不舒卷自如。

當然,如果僅僅如此,銀雲的散文還不值得誇耀,這隻不過是一種語言技巧的賞玩而已。我覺得銀雲散文的重要成就在於一種宏闊的曆史文化意識。銀雲的散文不似一般的遊記,於摹山繪水之間拌雜一點個人的小感觸,而是極力拓展文章的容量,將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對自身的反思融入自然風光的描繪中。作者常常在摹山繪水的同時,大段大段地議論,談宇宙的發生發展史,談人類的發生發展史,談天文地理,談哲學,談美學。這並非作者在炫耀自己的才識,而是他對自然的一種感悟和解讀,從而使他的散文開拓了人們的思維空間,具有濃厚的文化意味和書卷氣。比如他讚歎天子山的雲,說是雲散時,岩峰聳立,莊嚴肅穆,氣象森然,令人聯想到以西安秦陵兵馬俑為代表的周秦文化;雲動時,岩峰似飛,神異怪誕,景象飄逸,令人聯想到以長沙馬王堆為代表的楚漢文化。這種聯想融自然、社會、曆史、現實於一體。隨著作者飛動的想象,讀者也不禁隨之在浩遠的宇宙、曆史、未來之間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