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在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的年會上認識陳清業。其後,他請我去他家看他的畫,此時我才知道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畫家。欣賞了他的畫之後,他又贈我《祖母的話》《綠野童心》《綠野泡泡》三本兒童文學集,啊,原來陳清業不隻是一位畫家,還是一位作家。回到寓所,乘興在這三本書中挑一些篇章閱讀一過,我為文章中爛漫天真的童趣深深吸引住了。作者深情回憶兒時鄉村的生活:竹籬茅舍,田野蛙鳴,夏夜繁星……一幅幅可愛的畫麵將我帶入也曾經度過的兒童歲月。
今日當翻看清業從新加坡寄來的新出版的水墨畫畫冊時,思緒忽然與他曾經送給我的三本兒童文學故事集接上了。盡管這本畫冊中所畫的不是兒童生活的題材,但畫中所洋溢的精神分明是爛漫天真的童趣。
看這《大千觀荷》,畫中的人物是張大千——著名的大畫家。畫中的張大千已入老年。老年張大千如何畫?清業在這裏顯然是很動了一番心思的。畫麵上,作為大畫家的張大千在神情專注地觀賞荷花。這一構思本身是獨具匠心的,一是切合畫家身份,二是體現人物對美的熱愛,三是體現出老人一顆通明透亮的童心。這第三點也許是最重要的。
眾所周知,在對美的熱愛上,也許沒有比孩子們更為敏感的了。孩子們對世上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體量不大、色彩鮮明的自然物如花朵、蟲魚等,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清業的《大千觀荷》選取觀荷這一題材來表現童心是恰當的。當然,喜歡觀荷的不獨孩子,成人也喜歡,畫家更喜歡。不過,不同人物的觀荷是有區別的。畫家觀荷為的是畫荷,有著專業性的目的;孩子的觀荷則純是欣賞,也就是審美。這種區別應能從他們的神情上體現出來。清業的《大千觀荷》,顧名思義,立意是畫家觀荷,有意思的是,他將畫家的觀荷與孩子觀荷的區別模糊化,或者說,徑直將畫家專業性的觀荷畫成了孩子純審美性的觀荷了。畫中人物雖然須發皆白,雖然老態龍鍾,然而,觀荷時那專注的神情、那握著拐杖的似是在微微顫抖的手,頗有幾分兒童的天真、好奇。這是孩子眼中的爺爺形象,而這爺爺又分明有幾分像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