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春風詞客:相忘於江湖

試論農業審美願景[1]——新農村建設與環境美學

字體:16+-

中國現在社會所存在的重要社會問題之一就是城鄉差別。為了縮小城鄉的差別,我們國家正在進行著許多重要工程,其中最重要的為新農村建設工程。新農村如何建設,主要問題有二:一、新的農業朝何處發展?二、新的農民住宅如何建設?這兩個問題涉及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麵,也涉及眾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筆者僅就環境美學的角度對於新農村建設提出一些粗淺看法,以供有關部門和對這些問題有興趣的學者們參考。

一、農業——環境美學之母

從曆史來看,人類的生產方式最早是漁獵采集,直接從自然界獲取生活所必需的資料,其後人類不再直接從自然界獲取生活所必需物質了,改為種植和豢養。種植和豢養可以看成是人從自然界間接地獲取生活資料。人工種植的植物如稻麥、豢養的動物如牛羊,雖仍然是自然物,卻不是野生的自然物,而是人造的自然物。從某種意義上講,農作物和牲畜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產物。農業的本質是人部分地代自然司職。

人類另一種重要的生產方式是工業。工業是在農業基礎上的再生產,工業的原料來自農業。工業的本質也是人造自然,但是,農業與工業有重要的區別:一、農業是直接與大自然對話,其中主要是人與大地對話;工業則不直接與大自然對話,它是人與農業產品的對話。二、農業所生產的作物、畜類均是有生命的,因此,農業生產的這種“對話”不是一般的人與物的對話,而是人的生命與物的生命的對話。這裏又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人與真實的生命物——農作物、牲畜的對話。二是人與被人移情化了的自然界對話。所謂移情化了的自然界即被人情感化了的自然界。農民對於影響農業收成的大自然諸如太陽月亮雨露風霜等都將其情感化了。這種情感化既有原始宗教的意味,也有審美移情的意味。正因為如此,農業勞動在人類所有的勞動中,是最具審美意味的勞動。勞動過程既是人的意誌的對象化,更是人的情感的對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