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處於經濟狂熱中的部分人們終於認識到,如果不把環境保護問題擺在首要位置,即使經濟搞上去了,人類也不可能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倒反而要痛嚐環境汙染的苦果。“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這應該說是人類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目前我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還不能說處於很高水準,我們基本上還隻是從人類的健康、生存的意義上去看待環境保護的問題,頂多也隻是從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上去看待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是很不夠的,環境對於人類具有多方麵的價值,除了眾所周知的經濟價值外,還具有非常重要的審美價值,它於人性的完善、人類社會的進步、整個地球的美好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培植一種環境美學應該說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學術使命。
一
環境最根本的性質是與人的不可分離的關係,環境既是人的生存、發展的空間,又是人的生存、發展的源泉。它關係到的問題:一是人能不能生存下去;二是人生存的質量如何。
從環境的這個根本性質講,環境有三個層次的意義:
一是生態平衡意義。這是環境最根本的意義。整個宇宙有自身的運行規律,生態平衡是其基本規律之一。在這個地球上,人不是絕對的主人,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上帝。人固然要生存,要發展,但別的生物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是非生物也不是人可以無限掠奪的對象。整個世界是一張網,彼此互相聯係,互相影響,牽一發而動全身。環境對於人既是客體,又是主體。環境在其可以承受的情況下,被動地接受人的擺布;但若超出環境可以承受的極限,它就轉而對人類進行報複,這個時候它就成為主動者,這時人則處於被動的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人不是自由的,自由對人永遠隻是一種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