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窗外享樂——錄音的心靈史

聆聽向上蒼的傾訴

字體:16+-

我不信什麽教,估計此生難與任何宗教結緣,所以不會喜歡純粹的宗教音樂。不過就此說與宗教無緣,卻又顯絕對。我自認為是一個有宗教情懷的人,因此喜歡有宗教情懷的音樂。什麽是宗教情懷?有宗教情懷,就是要信。這個信,是信仰,是相信,是誠信。對物,對人,對己。還要有敬畏之心——對美的、善的,要心懷尊敬;對神聖的、莊嚴的,要心感敬畏;對自然萬物,要心存畏懼。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需要有點畏懼,需要懂得一點畏懼的。宗教,幾乎孕育過一切的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對宗教懷有尊敬。

建築與音樂,是與宗教關係最為密切兩大領域。當然還有文學。人是社會的,需要傾訴。但有些事情、有些時候,無法跟人傾訴。於是需要向別的對象傾訴。比如上蒼。

純粹用於教堂禮拜、日課的基督教音樂,我隻偶爾聽過幾回,感覺既是宗教,就有其共通的地方。基督教那些聖歌、彌撒、經文歌,聽著跟佛堂裏的吟誦,氣氛相似。

有一類音樂,被稱作“音樂會宗教音樂”,解釋說,是指那些不是為宗教儀式寫的宗教體裁或宗教題材的音樂作品,通常在音樂廳演奏演唱,也在教堂演唱演奏。因此,它們的名頭是宗教的:安魂曲、彌撒、康塔塔(一直被譯作“大合唱”,其實不全是合唱,有一個或多個聲部獨唱段落,有宗教體裁的也有世俗題材的)等。在西洋音樂史上,很多偉大的作曲家,即是在教堂服務的音樂家——宗教音樂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師、合唱指揮等——如帕萊斯特裏納、巴赫、許茨、莫紮特,等等,還有的甚至做過神職人員。

在這類音樂作品中,下麵幾部是我喜歡並常聽的。

巴赫《B小調彌撒》是我所知道的巴赫的彌撒曲中篇幅最大的一部。我還聽過他的其他幾部彌撒,但篇幅都不及《B小調彌撒》的一半,故有小彌撒之稱。我聽《B小調彌撒》的第一個錄音是卡拉揚1974年在DG錄製的。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維也納合唱團合唱,五位擔任獨唱的是女高音雅諾薇茨、女中音路德薇、男高音施雷爾、男中音凱恩斯、男低音裏德布什。這是一套LP,封麵鮮紅色的底,橢圓的金色框子裏是卡拉揚的頭像。這套唱片很早就出了小雙張(DG 439 696-2),現在還有小雙張(DG 4594602)可以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