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窗外享樂——錄音的心靈史

浪漫,是心能到達的那個地方

字體:16+-

記得當年在課堂上聽外國文學,說《呼嘯山莊》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作,有點不以為然。特別是讀外國文學出版社版的《呼嘯山莊》,對書中的版畫插圖印象深刻。尤其是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挖墳的畫麵,陰森可怖。多年後才明白,能把愛寫成如此,不是浪漫主義又是什麽?

曾經結識過兩位法國的朋友,他倆都很喜歡歐洲古典音樂。其中一位推薦我聽布克斯特胡德的《耶穌的肢體》,我後來很喜歡這部作品。記得有一次跟他聊天,我問他,都說法國人浪漫,那究竟什麽是浪漫。他說,你的心所能到達的那個地方。這話說得有點繞。但細想,有理。以這個角度看,所有藝術,本質都是浪漫的。

所以,浪漫主義音樂,是一個特定意義上的說法。難有形態上的劃定,也難有年代上的界線。有一說,浪漫主義音樂的特質——區別其他主義其他時代的音樂的——是夢幻。夢幻沒有時間之分。做夢,做美夢,是人類的永恒。

似乎舒伯特可以算作浪漫主義音樂的鼻祖。這麽說,是因為他的音樂大都與夢境有關。二十多年前讀傅雷先生翻譯一位法國人寫的《論舒伯特》,其中這麽幾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舒伯特雖則溫婉親切,但很膽小,不容易傾吐真情。在他的快活與機智中間始終保留一部分心事,那就是他不斷追求的幻夢……

他心靈深處有抑鬱的念頭,有悲哀,有絕望,甚至有種悲劇的成分。這顆高尚、純潔、富於理想的靈魂不能以現世的幸福為滿足;就因為此,他有一種向往“他世界”的惆悵,使他所有的感情都染上特殊的色調。

他對於人間的幸福所抱的灑脫的態度,的確有悲劇意味……

純粹的浪漫氣息是從舒伯特開始的,比如渴求夢境,逃避現實世界,遁入另一個能安慰我們拯救我們的天地:這種種需要是一切偉大的浪漫派所共有的,可不是貝多芬的。……我們不妨重複說一遍:貝多芬缺少某種詩意,某種煩惱,某種惆悵。一切情感方麵的偉大,貝多芬應有盡有。但另有一種想象方麵的偉大,或者說一種幻想的特質,使舒伯特超過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