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傳媒類型的差異,決定了傳媒對社會影響的方式、內容、效果的差異。所以,對傳媒類型作學術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章主要對電視和互聯網、博客從社會學角度作了分析。
學習目標:
使學生學會對傳媒類型作社會學分析的角度,方法,培育其深入理解和研究傳媒類型的素養。
“2007年最有影響力的媒體是什麽?是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是其傑出代表。1997年最有影響力的媒體是什麽?是電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是其標杆。1987年呢,是報紙,《中國青年報》《法製日報》是其典範。1967年呢,隻能是廣播,‘東方紅’是它傳播的最響亮的聲音。這個問題放在2027年,我給一個答案,最有影響力的媒體是‘掌上傳媒’。”[1]這段話形象地說明了傳媒類型在當代社會的變遷和影響狀況,也為對傳媒類型的社會學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背景信息。
傳媒類型的差異,決定了傳媒對社會影響的方式、內容、效果的差異。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對傳媒類型作不同的分類。從與政治上層建築的關聯上,可以把傳媒分為主流媒體和非主流媒體[2]。前者指直接隸屬於政治上層建築的傳媒,如《人民日報》《求是》雜誌等黨報黨刊[3]。後者指不直接隸屬於政治上層建築的傳媒,如《北京晨報》《新京報》《娛樂信報》等都市生活類報紙。就內容而言,主流媒體主要反映執政者的意誌、主張,為落實其精神、實現其主張服務。非主流媒體更多地關注民間的自發或者自覺的思潮、行動。麥克盧漢根據清晰度和參與度的差異,把媒介分為冷媒介和熱媒介。所謂熱媒介,指具有高清晰度和低參與度的媒介,如照片、廣播、電影等。所謂冷媒介,指具有高參與度、低清晰度的媒介,如圖書、報刊、電話、電視、漫畫等。根據傳媒的不同介質,可以把傳媒分為紙質的印刷媒介(如報刊,書籍)和電子媒介(包括廣播、電視、電影、互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