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個複雜的問題,人們對於政治的理解多種多樣。狹義的政治指國家的活動,表現為以國家權力為依托的各種權力主體(包括黨派、政府、機構、團體、個體)之間的統治、管理、參與、領導、競爭、鬥爭等相互關係。廣義的政治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公共權力活動。無論是在狹義上,還是在廣義上,傳媒與政治都有緊密的互動關係。
一、政治對傳媒的定向功能
政治不能決定傳媒的全部,但能決定傳媒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有什麽樣的政治製度和模式,就有什麽樣的傳媒體製,傳媒不能超越於它所處的政治環境。
曆史地看,傳媒是在包括政治環境在內的社會環境的需要中應運而生的,政治的需要呼喚傳媒的產生。政治不僅為傳媒提供信息源,還通過硬轄製(法律約束,機構轄製)和軟控製(利益集團影響)規範著傳媒。政治觀念、政治理論決定政治製度、政治環境,考查不同的政治觀念、政治理論是理解政治對傳媒決定作用的前提。在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自由主義與社會責任理論是兩種比較有影響的關於政治與傳媒關係的理論。英國學者麥奎爾和瑞典學者溫德爾認為,自由主義模式的特征在於私人商業機構對傳媒內容有極大的控製權,它們為傳媒製作提供資金,購買廣告的時間和空間,並從其他商業活動中獲得收入。傳媒的製作和發行組織也主要是必須在成批生產體係中圖利的私人公司。傳媒的這一特征決定了其主要目的在於獲得商業利潤,受眾的需要不是其節目製作的根本標準。在自由主義模式中,政府對傳媒內容沒有絕對的控製權,隻能通過製定相關的公共法規和政策對傳媒實施一定的控製。傳媒可以對政府行為提出批評,甚至進行猛烈攻擊。與自由主義模式相比,社會責任模式的特征在於它有一個更大和更有力的公眾部分,它要求傳媒負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單純出於商業目的的做法會受到更多的限製。提供教育和文化,準確有效的政治信息,以對公眾負責。社會責任模式不把政府看成是自由的敵對物,強調政府對傳媒不盡如人意之處負有責任,主張政府不能隻是允許自由,還必須積極保護和促進自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