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傳媒社會學

第一節 傳媒與經濟

字體:16+-

經濟活動是世界各國和社會各階層共同的活動,是人類社會最主要的活動內容。物品的生產、交換、消費、分配以及與之相關的貨幣、價格、銀行、財政稅收等經濟內容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主體構成,也是國家政策和國家活動的主體構成。在新的環境下,現代經濟具有多種新的含義。首先,經濟不但指更多的產出,而且指產品種類和質量的提升、技術和製度的變革和產出結構的變化,後者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努力的主要方向。現代經濟的發展,已經損耗了太多的資源,如果不走效益型、技能型、環保型的路徑,不變革產業結構和產業製度,將給人類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其次,現代經濟具有高度的競爭性,要保持經濟的領先性和持久性,避免世界經濟體係中可能出現的不公平待遇,就必須推行技術的進步和製度的調整。再次,現代經濟活動具有大眾性。經濟必須由本國公民親自動手參與並公平分享其帶來的好處。一個國家的經濟,不能由少數人獨享或享有大多數利益,而是應該由全體公民共同、公平地享有成果,否則,即使這個國家暫時取得經濟的重大成就,也不能持久,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原創力將因此減弱。

傳媒與經濟是不可分割的。傳媒的運作要適應社會的經濟水平和經濟製度。傳媒不僅影響經濟活動,而且本身已成為基本的經濟活動之一,研究傳媒活動是理解經濟的必要條件。

一、現代科技與傳媒

現代科技為傳媒提供了新手段。現代科技發展的速度之快令人吃驚。美國社會學家佛立門在其《工業技術與社會》一書中,將人類迄今為止的科技濃縮到假想的80天,認為工業革命發生在這80天內最後的10分之3秒前,這一瞬間對人類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前79天的總和。傳播學大師施拉姆也曾描述過類似的趨勢,他將人類約100萬年的曆史濃縮為一天24小時,每一分鍾代表700年,每秒鍾等於12年。以此計算,人類從發明照相術、電話、電影、無線電到電視,總共不到10秒鍾的時間。具體地說,午夜11秒前出現電報,8秒前出現電話和留聲機,7秒前出現電影,5秒前出現無線電廣播,4秒前出現電視,午夜前3秒鍾則相繼有民用通信衛星、電腦、互聯網等問世。據統計,電子媒介從投入商用到擁有1000萬用戶,電話曆時30年,錄像電視13年,有線電視10年,互聯網僅5年。[1]現在人類通信的主要方式(如照相術、電報、電話、電傳、尋呼機、收音機)和為人所熟知的大眾傳媒(如報紙、電視、電影、網絡)都是現代科學技術和人類傳媒需求擴展相結合的產物,新能源的發現被運用於人類傳媒手段和方式的擴展,形成了現代傳媒技術的各種形態。以電視為例,現代的演播室,已經由人工操作過渡到半自動化和自動化,數字化設備代替了模擬設備。數字錄像機、數字切換機、非線性編輯係統、計算機製作技術以及虛擬演播室技術,都已得到廣泛運用。以衛星傳輸為主,光纜和微波相結合的節目傳輸覆蓋網普遍得到運用,衛星數字電視、地麵數字電視、電纜數字電視等技術也取得重大突破,並在各個城市投入使用。現代科技裝備下的傳媒音質好,畫麵清晰,能同時傳送聲音、圖像和數據,增強了節目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通過衛星、數字壓縮等技術,電台、電視台可傳送節目的套數明顯增加,覆蓋區域和受眾規模擴大,滿足了受眾的多種需求,加快了傳媒的速度。通過交互技術,借助互聯網,地麵數字電視和衛星數字廣播電視的用戶可以完成收發傳真、電視購物、視頻點播、遊戲、付費收看、會議電視等業務,實現了用戶和廣播電視係統信息的雙向傳輸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