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傳媒社會學

第三節 對博客的社會學研究

字體:16+-

博客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傳媒類型。它既依附於互聯網,帶有互聯網的共性特征,又有自己的獨特性,可以被看成互聯網的衍生傳播類型、子類型。從世界範圍來看,1993年,博客在美國就已經產生。1998年1月17日,博客首次集中報道了美國總統克林頓的緋聞案,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2002年8月29日,博客中國發布了《中國博客宣言》,標誌著博客開始在中國出現。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07年中國博客調查報告》顯示,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國博客空間已達7282萬個,博客作者人數達4700萬,平均近每4個網民中就有一個博客作者。

“博客”一詞有兩種含義。一是對應英文名稱Weblog,或簡稱Blog,是在網絡上的一種流水記錄方式,通常處於不斷更新狀態,Blog裏的文章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所以稱為“網絡日誌”,或簡稱為“網誌”。一是對應於英文名稱Weblogger,或簡稱Blogger,指習慣於日常記錄並使用Weblog工具的人。一般將人們在網絡上利用博客工具,創建博客網站,寫網絡日誌的現象通稱為博客現象。簡單地說,“博客就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和網絡鏈接,內容按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用《華爾街日報》著名記者佩姬·努南的話說:‘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運轉的言論網站,這種網站以其率真、野性、無保留、富有思想而奇特的方式提供無拘無束的言論。’”[22]博客的產生與發展,實現了信息低成本快速傳遞和信息資源廣泛共享。在博客網絡互動行為中,既有個性化的自我表達內容,又有最為公共性的自我呈現形式,將個性化特征和社會性特征匯集一身,且並行不悖,“自由、開放、共享”是博客的本質特征。

博客的興盛與發展,正在變革著人們既有的互動行為模式,有關博客網絡互動行為動機的探討日益引起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對於社會學來說,網民這一全新社會群體出現的重要意義在於:互聯網在連接電腦的同時,也連接了使用電腦的人,而一旦通過電腦網絡將使用電腦的人連接起來,電腦網絡就變成了社會網絡。與傳統的社會網絡相比,在這種因電腦聯網所形成的虛擬社會網絡中,人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甚至社會結構都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其中,對網民的網絡社會行為的社會學研究在理論上尤其重要。”[23]網絡社會行為是傳媒社會學研究的重要問題,對博客的社會學研究即隸屬於這一研究視閾。以下研究關注的對象即博客網絡互動行為的動機,研究目的是通過對博客網絡互動行為動機的分析,進一步探討博客的特點、積極社會作用及其帶來的問題,為發揮博客的正功能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