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波斯帝國的重要地位
公元前1000年代中葉,當地中海東部古老的北非和西亞文明正處於極盛而衰,地中海北部的希臘羅馬文明才剛剛興起之時,在伊朗高原興起的波斯帝國(公元前6世紀中葉至公元前4世紀末葉),在古代近東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地中海地區的文明史上起過承前啟後的作用。它是近東地區的古代文明從小國寡民階段到一個地區的若幹小國逐步統一為領土國家,到跨地區的帝國這一發展過程的最高階段。它是古代世界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在它之後的希臘馬其頓亞曆山大帝國繼之而起,建立起了一個也是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而後,羅馬人又在征服希臘化各國的基礎上形成了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
眾所周知,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葉(即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西亞的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地區和北非的尼羅河流域的埃及,就已進入了文明時代(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時代和埃及的前王朝時代後期的涅伽達文化II時期),在這兩個地區形成了若幹個小國寡民的國家(埃及人稱之為斯帕特)。雖然,這兩個地區中的各小國之間有很多的交往和聯係(包括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和文化的聯係),但在當時,在這兩個地區之間的聯係卻是很少的,幾乎是彼此孤立地發展的(至少就目前擁有的確實可靠的資料而言是如此)。這些文明的出現,是各地區新石器文化、金石並用文化發展,從而引起社會大分工、階級分化的結果,而不是外部影響、外部入侵的結果。
到公元前3000年代,最早在埃及(早王朝時期及其以後),而後又在兩河流域南部(在阿卡德王國時期和以後)形成了統一國家。與此同時,在這兩個地區還逐步地形成了君主專製的統治形式。統一無疑是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和要求;同時,也是統治階級企圖不斷地擴大其剝削和統治範圍的反映。在統一過程中充滿了小國之間的戰爭和爭霸戰爭,充滿了屠殺和掠奪,這使統一打上了剝削階級的烙印:無數財富被掠奪,無數人民被殺戮或變成奴隸。隨著統一國家的形成,國家的版圖擴大了,人口增多了,階級關係也更複雜了,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原來在一個小國範圍內展開的階級鬥爭擴大到了一個更大的舞台上來,階級鬥爭的規模也更加擴大。因此,統治階級已經不可能依靠原來小國寡民時代薄弱的國家機器來維持他們的統治了,國家機器需要強化。而在統一戰爭中取得勝利的那些小國的國王,他們的威望極大地提高了,權力極大地加強了,甚至被神化,似乎他們是不可戰勝的,似乎他們的勝利是神保佑的結果。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君主專製形成了。統一和君主專製的形成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是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的,是有利於鞏固剛剛出現的新的社會經濟製度——奴隸製度(雖然這是一個極其殘忍的剝削製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