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波斯帝國史

第十一章 波斯帝國統治下的商品貨幣關係

字體:16+-

波斯帝國幅員遼闊,各地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各地的商品貨幣關係發展也不平衡。波斯帝國時期基本上沒有改變被征服地區原有的社會經濟製度,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波斯征服者征服各地的初期,也曾采取某些措施,為各地經濟生活的正常進行創造了條件。如鑄幣製度的實行、維持各地原有的市場價格、修建驛道、保證商旅安全、發展過境貿易等。在大流士一世上台以後,帝國境內的相對平靜和穩定,也使各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使商業貿易在比過去更加廣大的範圍內開展有了可能(在帝國範圍內,沒有了那麽多的關稅)。特別是,在兩河流域地區,原本就十分活躍的商業貿易、過境貿易在這時候就更加活躍。兩個著名的商業高利貸家族(即埃吉貝商家和穆拉樹商家)的活動證明了這一點。

商家出現的背景大約有這樣幾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鐵器的廣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新的土地的開墾;灌溉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發展;商業貿易的發展等);奴隸製的發展(奴隸人數的增加:依靠戰爭、買賣、債務等;剝削形式的多樣化等);土地關係方麵的變化(私有土地製的發展,租佃製的發展,王室、神廟、私人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皆出租);帝國取代了小國寡民和民族國家,為社會經濟的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活動範圍(去掉了關卡、戰亂減少);近東地區國際商路的形成,各地區之間交往的擴大;大路的修建——驛道的早期階段——運送軍隊和軍需品等的需要引起等。所以,商家的出現,在新巴比倫王國和波斯帝國時期是社會經濟發展和商品貨幣關係發展的產物。當然,波斯帝國雖然統一了鑄幣製度,但鑄幣並沒有在全帝國廣泛流行起來,各地在進行交換時仍主要以金屬(特別是銀)的重量來作為交換媒介,這不能不妨礙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