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改稿件步驟
編輯修改稿件一般是“三部曲”程序。
首先是審讀分析。審讀是修改稿件的前提,隻有在了解稿件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等基礎上,才便於分析稿件的優劣得失,分清主要事實、次要事實、背景材料、議論說明、什麽是重要的多餘的、哪裏該縮減或補充等,一些內容複雜的長稿尤應認真多看兩遍,這樣才會對稿件有清楚的認識。審讀分析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越仔細認識越完整,下一步修改就越順利。如果在未認真審讀分析稿件的情況下匆忙修改,會事倍功半甚至越改越糟。
其次是著手修改。在審讀分析後對稿件的修改就會心中有數了,接下來是設計修改方案,決定用什麽方法進行修改。在電腦在修改稿件最好先備份,進行縮減時應事先考慮好,因為內容刪掉後到後來想保留某些被刪的部分就很麻煩。對結構和材料作較大變動的修改,最好先打印出一份原稿放在一旁對照,即便改錯了要推倒重來,也便於依照改寫思路另外重寫。如果是在紙質文本上修改,應采用標準校對符號(見後附),用不同於原稿字跡顏色的墨水,以便容易區別勘正或刪削、補充,若修改太多最好重抄一遍,以方便電腦錄入員操作。
最後是檢查複讀。稿件修改完後要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一遍,檢查修改是否恰當、符合準確、新鮮、生動的要求,重要的稿件還要多看兩遍。一方麵通過檢查可以發現修改後是否遺下如銜接不緊、缺詞落字、標點不妥等差錯,及時地勘正。另一方麵檢查時往往發現個別地方可能還可以改得更好,也能馬上再行修改,精益求精。魯迅就重視修改後的檢查,說“我做完之後,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時,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16]。這個“順口”就是對稿件修改的高要求,魯迅這種精神很值得編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