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原稿增加所缺少而又需要的內容。有的新聞有意義,但某些地方有疏漏不太清楚,如隻說因未講果,或隻談果未說因,或缺少某點要素等,使人一知半解,缺乏完整的印象。編輯在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對稿件作必要的增補,幫助讀者更清楚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及其意義。
一、增補資料
1.增補背景
圖4-1 9旬學生拜訪百歲老師
背景是介紹新聞中有關人物、事件的曆史,或事件發生的環境等情況的材料。背景材料在新聞中起對比、烘托、解釋等輔助作用。增補必要的背景材料,可以使讀者更完整地了解新聞及其意義。
如一家中央級的報紙刊發的一篇新聞,報道了當年國家在治理環境方麵投入的資金數量,但新聞中沒有提往年的資金是多少,讀者便不清楚投入的環境治理費用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如果在原稿補添上往年投入的這一背景資料,新聞就更完整些。再看下麵南京一家都市報的一篇帶圖片的報道(見圖4-1)。
9旬學生拜訪百歲老師
本報訊 “難得,很難得,非常之難得!”昨天下午2點,南京上海路北陰陽營一家大院的2樓,3位銀發老人興奮得像孩童,他們如今都是高齡老人了。敲門來訪的兩名老太太是學生,一個91歲,叫傅婉,另一個叫黃偉惠,90歲,而屋主則是103歲的戴邦彥,是她們初中時代的教導主任。
“戴老師啊,你還記得我們嗎?”“記得,當然記得。我能叫出八成學生的名字呢,你叫黃偉惠,你那時個子矮,愛打球。”103歲的戴老師說,“是呀,我跑步也快!現在腿腳也很好。”90歲的黃偉惠說。
在傅婉的印象中,教導主任從不訓斥學生,對人和藹。傅婉畢業後去外交部,新中國成立後在省委黨校一直做教育工作。老人家記憶力依舊很好,能記住30多個好友的電話。一次偶然,黃偉惠了解到,昔日的教導主任就住在她兒子家附近。當他們聯係上後,大家都很激動。此後一直聯係,昨天揚子晚報記者促成了他們重陽節前夕的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