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巴赫金學派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研究

第二節 巴赫金筆下的話語及其本質特征

字體:16+-

話語在巴赫金筆下有多種寫法——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用詞來表示。我們認為巴赫金筆下的“слово”、“высказывание”都是“話語”之意。中文版《巴赫金全集》“話語”也有多種譯法——“言語”、“語詞”、“表述”等,本書則一律采用“話語”這種說法。

話語是巴赫金理論中的核心主角,而話語哲學則是巴赫金文化人類學的哲學之石。

話語除了可以采用不同的說法加以表示外,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描述。例如,可以采用正麵描述,但也可以采用反麵著筆的方式,也就是說,不描述也是一種更高明的描述。以前,我們誤以為語言最小的表義單位是語詞,但實際上語詞並非這樣的單位,而話語才配稱得上是這種單位。從索緒爾以來,語言學研究的對象就是語言現象本身,人們竭力把研究限定在語言本身的範圍內,以把握語言的內部規律為宗旨。但語言被從內部決定的同時,還被從外部決定:重視語言內部規律的必然結果是犧牲了語言的外部研究,這是索緒爾以來的語言學給人們留下的教訓。

每個語詞都包含著社會評價。正是這種社會評價使語詞成為具有社會意義的行為。人憑借其話語而必然占據某一社會立場。此類活躍的話語行為充斥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話語的評價色彩越濃,其語義方麵就越突出;相反,則話語的主觀個性方麵突出。活在意識形態交往中,話語成為約定俗成的,而非行為。所有這一切都會影響我們對話語在藝術創作中作用的接受和闡釋。這兩種傾向乃同一過程(硬幣)的兩麵。隻有深入研究話語交際的類型和方式以後,才能真正理解話語在當代社會中的作用。“話語是一種社會事件,它不滿足於充當某個抽象的語言學的因素,也不可能是孤立地從說話者的主觀意識中引出的心理因素。”[26]“表述的生活含義和意義(無論它們怎樣)都與表述的純詞匯構成不相符合。說出的話語都蘊含著言外之意。所謂對話語的‘理解’和‘評價’(同意或反對),總是在詞語之外還包含著生活的情景。因此,生活不是從外部對表述發生作用:生活滲透在表述內部,代表著說話者周圍的統一存在和生長於這個存在中的共同的社會評價,離開這些評價,對表述的任何理解都是不可能的。語調存在於生活和表述言詞部分的邊界上,它好像使話語的生活氛圍的熱情發生傾斜,它賦予一切語言學的固定範式以生動的曆史運動和一次性。”[27](著重號係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