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構成俄國形式主義哲學基礎的學說派別比較複雜,如果一定要給予其一個概括,則不妨稱其為多元本體論。在這個“寓多於一”中,充當“多”的,有曾經是老一代學院派文藝學基礎的實證主義;被稱為唯心主義哲學思潮的柏格森的直覺主義,以及經驗主義,反心理學主義,最終表現為多元主義本體論。在艾亨鮑姆哲學觀點的形成過程中,“白銀時代”思想家弗蘭克對他有著很大的影響。關於弗蘭克的多元主義理論,我們上文已經討論過,此處不另展開。
生存於20世紀20年代文壇的奧波亞茲一方麵需要麵對來自各個派別的挑戰和壓力,另一方麵自己內部也始終充滿了一種運動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種種不協調和內部矛盾。從事物發展和變化的角度看,這是很正常的和自然而然的。
實際上,據說在奧波亞茲於1916年正式成立以前,文壇上往往把什克洛夫斯基視為“未來派分子”。而在探索俄國形式主義的起源問題時,其與未來派的“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和糾結,尤其值得我們予以關注。在這個階段,奧波亞茲和未來派二者之間的確是一種二位一體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方麵,未來派需要語文學家從理論上對其創新性詩歌實驗和言語創造實驗進行論證,給予支持;另一方麵,奧波亞茲們也需要從日益更新的未來派創作實踐中汲取靈感和養分。在這個階段,許多奧波亞茲分子都同時也是貨真價實的未來派分子。在當時各種場合下召開的集會上,兩派也時常是同場亮相,彼此呼應,因而同時代人往往把他們混為一談。甚至就連1918年才皈依奧波亞茲的艾亨鮑姆,在此之前也一直將他們看作是同一派別。當時的他竟然指斥與未來派沆瀣一氣的什克洛夫斯基等人的作派“令人作嘔”。而此時主要在莫斯科活動的羅·雅各布遜,甚至還親自參加未來派“無意義(語)詩”的創作實踐活動。眾所周知,他的《論最新俄國詩歌》一文,最初就是以論述赫列勃尼科夫的實驗詩為主旨的。我們可以說未來派和奧波亞茲是同一個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兩極:前者係其實踐層麵,而後者則係其理論層麵,它們是一體雙生,一幣兩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