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的《歡樂頌》寫於1785年夏天。次年這首詩發表在他自編的雜誌《塔莉婭》[1]第二期上。詩人寫這首長詩的直接緣起是受到了與克爾納友情的激發。以克爾納為首的朋友圈子連席勒在內共有五人,他們自稱為“神聖的五人”。這詩寫出後克爾納為它譜了曲,成為他們的團契歌(Bundeslied)。
席勒自從寫了他那轟動一時的控訴封建暴虐的劇本《強盜》(1780年)以後,受到了符騰堡小暴君卡爾·尤根[2]公爵的迫害。1782年他潛逃到曼海姆城,想在那裏定居下來並從事創作。然而他在那裏的處境並不好。雖然他的兩個劇本《強盜》、《陰謀與愛情》在曼海姆民族劇院等處演出取得極大成功,但他卻負債累累,到處碰壁。正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得到了一位素不相識的人從萊比錫的來信(1784年),這封信向席勒講了許多充滿真摯感情的話,向他表示欽佩和欽慕,使席勒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寫信人就是克爾納[3],席勒接受了邀請於1785年春投奔到萊比錫克爾納那裏。隨後又跟克爾納移居到德累斯頓。他生活在以克爾納為首的朋友圈子裏。受到了這些朋友對他在物質上和事業上的讚助、精神上的鼓勵,使他感到友誼的無限溫暖和生活的無限美好。於是在他在緊張創作修改他第四個名劇《唐卡洛斯》的同時,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長詩《歡樂頌》(An die Freude)。那時席勒26歲。
我們可以從這首長詩裏指出多處(例如第二節、第三節、第八節)說明席勒對以克爾納為首的朋友們的友誼的熱烈讚頌。但是這首詩的意思遠不止此,席勒在這首詩裏歌頌的是那時正在覺醒並走向曆史舞台的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理想。席勒這首詩的主旨是:“一切人們都結成兄弟。”他在這首詩裏號召:“億萬生民,互相擁抱吧!”他在這首詩裏主張:“和全世界實行和解!”。為了實現這樣的理想,他還寫出了像響著衝鋒號般聲音的詩句:“弟兄們,快樂地往征途上高歌猛進!像那恒星在瑰麗的太空飛奔,像那英雄為勝利一往無前。”這種人道主義就是普遍的人類之愛。這種普遍的人類之愛是不分階級、不分敵友、不分善惡的。這種普遍人類之愛的思想在詩裏表達得淋漓盡致。恩格斯1885年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這本著作中對這種普遍的人類之愛進行了深刻和尖銳的批判。他用譏諷的口吻說:“留下的隻是老調子,彼此相愛吧!不分性別,不分階級地互相擁抱吧!—大家一團和氣地痛飲吧!”很明顯.這裏指的老調子就是一百年前席勒寫的這首長詩《歡樂頌》。恩格斯對鼓吹“普遍人類之愛”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進行批判是完全正確、必要的。因為自1848年開始。在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就已提到曆史的議事日程。1871年巴黎的無產階級進行了建立自己的政權的嚐試,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覺醒著的無產階級當然不能容許它來調和你死我活的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鬥爭。但是當我們批判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時候也還要記得兩點:第一,要把它放在一定的曆史範圍內來評價,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4]。第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者在一定的政治條件下,例如在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法西斯主義等情況下,可以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