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樂交道:人生必由之路

是唐詩意境,還是世紀末情緒?—談馬勒《大地之歌》的音樂內涵

字體:16+-

《大地之歌》是西方嚴肅音樂裏的一部名曲,它的音響版本很多。[1]由於這部樂曲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緣故,大凡西方的指揮家、歌唱家總要一試此曲以顯身手。再有因為它用了我們的唐詩作歌詞,對西方文藝界、音樂界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要說清楚,這個“唐詩”不是真正的唐詩。但許多西方人卻以為是,有一些中國人也跟著說是。[2]我想用材料來說明他們的看法是不對的,樂曲裏標明以李太白的詩為歌詞的音樂抒發的並不是李太白的胸懷,而是19世紀末西方知識分子“世紀末”的情緒。

“世紀末”一詞譯自法文“Fin de Siécle”[3]。這個詞被收進了德文、英文等字典,可見它在西方普遍為人所知。這詞有特定的含義;它特指19世紀20世紀之交歐洲知識分子中間流行的悲觀失望的思想感情。應該指出,並非所有世紀之交都會產生“世紀末”情緒,例如18世紀末就沒有,貝多芬的音樂就是證明;我們身處20世紀末的中國人,回顧世紀滄桑,豪情滿懷,信心百倍似亦未有“世紀末”情緒。有一種理論認為凡世紀之交都有“世紀末”情緒,[4]這種說法含混不清,無視這個名詞產生的時代背景,抹殺了它的特定含義。

一、創作背景

馬勒創作這個樂曲有以下的背景性的情況:他在寫《大地之歌》前(1907/1908),已經寫了八部交響曲。他把這個有人聲的樂曲的副標題[5]也定名為交響曲。但他避諱,不肯按序把它定名為《第九交響曲》,因為貝多芬和布魯克納都在寫了他們各自的《第九交響曲》後就死了,他怕定這樂曲為第九,自己也會死。這件事說明馬勒也是留戀生命的,盡管他因在生活中找不到快樂而經常在他創作的樂曲裏表現死亡主題,[6]並對它進行歌頌。寫《大地之歌》以前,醫生已告知馬勒他有心髒病,要求他停止指揮。但他明知自己體力不濟,生命時日無幾,還應邀去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加倍完成交給他的演出任務,此外還為紐約愛樂樂團的改組和排練出力,也就在他緊張工作的同時,不停地作曲—創作了《大地之歌》、《第九交響曲》以及未完成的第十交響曲,直到1911年5月11日,心力交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