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4中國民生發展報告

5.2 繪就一幅“老有頤養”的藍圖

字體:16+-

在了解我國養老發展曆程之後,不難看出當前養老體係並不完善,那麽什麽樣的養老體係才是完善的?我們該從哪些方麵對養老體係進行評價?養老作為“民生保障”的延續,應立足於民生,但又高於民生。“老有頤養”是我國養老發展的理想狀態,“老有頤養”並不是簡單地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而是立足於老年人的需求,層層遞進,逐級上升。

總體來看,如果按照需求層級遞進的關係來分,實現“老有頤養”的三個層級可以依次分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和“老有所為”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是逐級遞進的,後者要以前者為基礎。其中,老年人的基本物質生活得到滿足是“老有所養”的重要標誌,也是“老有頤養”的基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隻有物質上得以滿足,精神需求才能得以實現,這成為“老有所樂”是否實現的重要標準;當然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對於那些心力有餘、剛從一線崗位退下來的老人來說,要給與足夠關注,提供讓他們能夠繼續發揮餘熱的平台,做到“老有所為”。

5.2.1 “老有所養”——最基本的要求

對於當前中國老年人而言,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有三大方麵:飲食、住房和醫療。通俗來講,就是在最壞的情況下,也能夠做到吃得飽,穿得暖,有房子住,能看得起病;如果要求再高一些,就是吃得好一些、休息環境更舒適、醫療服務更加專業及時。這些都可以歸為物質需求的滿足,可以通過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提高養老金待遇,完善相關服務實現。

在具體實踐和操作過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在養老保險基礎上采取了多種措施解決“老有所養”的問題,其中,“以房養老”[4]是較具代表性的一例。這種模式發源於國外,已形成較成熟的運作模式,如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和英國等,但是“以房養老”被引入中國後,出現了明顯的水土不服,也反映了當前我國在“老有所養”投入上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