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著石頭過河”,是在大膽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的一種形象性說法,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國養老事業。綜觀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曆程和現狀,一直處於一種在探索中發展、在發展中探索的狀態。從老百姓的角度看,一個相對完善的社會養老體係有兩個主要的衡量標準:既要“養得起”,又要“養得好”。“養得起”指的是物質需求的滿足,“養得好”指的是精神需求的滿足。構築和實現中國特色的“養老夢”,需要從這兩方麵入手:一是養老保障,通俗講就是保證每位老年人能在晚年過上正常生活,對物質需求能夠得到基本滿足;二是養老服務,是在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上,保證每位老年人能在晚年過上幸福生活。總的來說,做好養老工作就要滿足老年人的經濟收入、醫療保健、生活照顧以及精神慰藉等多方麵需求,經濟收入主要以養老保險為主,以國家和地方政府各類財政補貼和相關配套製度為輔的養老保障體係,而醫療保健、生活照顧以及精神慰藉等則更多地體現在養老服務體係中。
5.1.1 “四駕馬車”拉動我國養老保障
就“養老保障”而言,養老的重心在“保”和“障”二字上。“保”字精髓在於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讓老年人在晚年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地住;“障”字核心是老人因退休在離開工作崗位後生活水平不至於大幅下滑,能保證與原有生活水平持平,不因退休後待遇急劇下降造成強烈的心理落差;在保障範圍上,要求全覆蓋和普遍性,在保障水平上,強調基本需求的滿足。
我國養老保障體係於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改革,明確建立以養老保險為主體的養老保障製度。從此,養老保險製度成為我國養老保障的主要供給形式。在城鎮,對於城鎮從業人員,我國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養老保險相結合的養老保險製度,並加快實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對於城鎮戶籍居民(非從業人員),確定了進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內容;在農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也在不斷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