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共分八章構建了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係,並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情況進行係統地分析和探討,主要圍繞中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概況、省際比較、影響因素以及可采取的推動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措施等方麵進行詳細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在導論介紹基本內容之後,第2章闡述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評價體係構建的理論基礎及設計框架。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經曆了從經典的國際貿易理論如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等,到新貿易理論如產品內貿易理論,再到新—新貿易理論如異質性企業理論的係統發展過程,這一過程中的許多理論都分別從不同方麵奠定了構建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評價體係的理論基礎,因而也成為本報告構建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評價體係的依據。同時,介紹了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評價體係構建的原則、方法、思路以及總體設計框架,以確保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指標構建思路統一和係統。
第3、4、5章分別詳細闡述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指標的構建與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兩類比較:第一,國家層麵該指標的年度比較,即比較1993—2011年間中國對外貿易經濟、生態和社會指數,並闡述其變化趨勢;第二,典型年份的省際層麵比較,即比較幾個典型年份國內31個省(區、市)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指數。
第3章“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介紹經濟效益指標體係,從貿易規模、貿易結構和貿易競爭力三個方麵確定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指標體係,並對相關指標進行說明;之後,測算並對比全國及各地區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1993—2011年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貿易的深化,中國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總體情況越來越好,呈現出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各地區經濟效益變化差別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