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不僅要弄清教什麽的問題,更要明白怎麽教的問題,教什麽是教學思維問題,怎麽教是教學行為問題。教師的教學可采取許多教學行為,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一是自主學習,二是合作學習,三是探究學習,也就是“六要素”教學中的主動、互動與能動。
一、教學行為方式的內容
教學思維能否變為教學現實,必須借助一定的教學行為,主動、互動與能動是教學思維變為教學現實必不可少的教學行為。
(一)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教學中缺乏學生的主動性,教學活動就無法進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突出表現為學生的自主學習。
1.什麽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具體來說,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自主地去研究學習對象,達到掌握知識、獲得能力,並且很好地運用這些知識與能力的學習方式與過程,在操作上主要包括課前自主預習、課堂自主學習、課後自主複習與練習等程序。
這裏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隨意的學習,把學生“放羊式”的學習並不是自主學習,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加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學習活動的展開都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改善自主學習的動機與策略,達到學會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目標,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2.自主學習的作用
(1)自主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學要有效,必須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必須讓學生自主學習,不論是愉快教育、賞識教育、成功教育,還是挫折教育、創造教育、素質教育、目標教學、程序教學,等等,都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離開了學生自主學習,所有的教學模式都隻是停留在形式上。教學要有效,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